小肥羊成功三板斧:
建后台 抓管理 用资本
2009年是小肥羊创业的第10年。相关资料显示,十年中小肥羊从1家个体餐厅发展到现在近400家门店,2008年年底,汇总营业收入突破60个亿。目前,小肥羊的员工大约有三万人,直营店员工一万人,加盟店员工两万人,年工资发放超4个亿。从2004年到2008年,公司每年收购农副产品超过25个亿,从成立到现在收购农副产品金额超过150个亿,年均发展速度超过40%。现在的小肥羊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中餐企业,在中国餐饮行业中仅次于肯德基和麦当劳。2008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卢文兵称,建后台、抓管理和利用资本是小肥羊成功的“三板斧”。
建后台:被逼出来的三个“中国最大”
小肥羊的后台创造了三个中国最大:羊肉加工厂是中国最大的羊肉加工单体车间;拥有中国第一条调味品生产线,也是目前最大的火锅汤料生产线;物流配送系统是中国最大的羊肉冷链储运体系。
卢文兵说,小肥羊最早只是一个餐馆,没想做工厂,后来发现如果不搞羊肉屠宰场,第一是羊肉的数量满足不了,第二是羊肉质量也经常出现问题,高附加值的羊肉产品更是无从谈起。怎么办?自己建后台。
小肥羊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羊肉加工销售企业。两个加工厂一个在内蒙古的锡林浩特草原,一个在巴彦淖尔草原。两个工厂年屠宰量达到200万只。
另一方面,小肥羊开创了不蘸小料涮羊肉的吃法,消费者特别认可。火锅汤料一开始也是手工做,质量保证不了。小肥羊建立了自己的工厂,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火锅汤料制造销售企业,全国小肥羊火锅汤料都是用机器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部分供应小肥羊的连锁店,还有一部分进入超市,走向百姓餐桌。
与此同时,小肥羊还配套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羊肉物流运输企业。由于羊肉是冻品,需要有冷库,需要有冷冻车辆的运输,所以现在小肥羊物流公司建立了中国羊肉冷链储运第一大企业。与此同时,为保障品质,小肥羊还对能够集中采购的食材统一配送,不能全国集中采购的,都集中到区域采购。
小肥羊后台建立之后,经营方法和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标准化供应后,食品质量和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证,对店面的支持也明显提高。
抓管理:用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餐饮
卢文兵介绍说,以信息化为例,公司把管理后台放在包头总部,管理者可以随时看到每个店面的营业收入,还可以随时上网看每个店的经营状况、现场状况。这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在业界是少有的。
据了解,小肥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升级管理工具。财务软件、店面管理软件以及日常办公的OA网等,每年都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专业运营管理团队、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从而实现了标准化、连锁化经营。小肥羊能在2008年香港上市,与这些管理手段的运用密不可分。很多人都认为餐饮企业层次比较低,管理都是夫妻店,方式也比较简单,但是小肥羊给中餐提供了一个范本。
用资本:以金融手段撬动传统行业
数据显示,中国餐饮市场,2007年是12354亿元的市场份额,2008年超过14000亿元,仅次于钢铁、化妆品市场,但上市公司没几家。过去餐饮行业的发展主要是“自我积累”,挣一个店,再开一个店,而小肥羊打破了惯例。业界很多人认为,小肥羊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就是用资本,利用现代金融手段去撬动的结果。
小肥羊从2002年开始股份制改造,先从内部开始引进资金,从200万注册变成3000万,然后变成5000万,到2005年变成6370万。2006年引进“风投”,成为中国餐饮业第一家引进“风投”的企业。2008年香港上市,成为中华火锅第一股。
卢文兵认为,中国餐饮市场巨大,但大企业、品牌企业少,行业集中度很低。每天开三百家店,每天也可能关三百家店,市场变化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内地餐饮企业走不出家族式发展的怪圈。要想做大,必须用现代管理手段去嫁接。小肥羊用金融手段引进外资,然后,用这些资金开店、建后台,然后收购加盟店,从扩张中撬动餐饮行业。
卢文兵说,“小肥羊为中国餐饮行业打了一剂强心剂,给同业带来很多的想像空间——原来中餐也可以做大,中餐企业也可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