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企业风采 >> 浏览文章
红星“二锅头”演绎京派酒文化
来源:北京商报    更新时间:2008年06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一瓶二锅头,一盘煮花生,构成浓郁的京味儿酒文化。在北京,惟一能够与长城、烤鸭齐名的,恐怕就要数二锅头了。在北京人面前,它是当家酒;在外地人面前,它是北京特产;在外国人面前,它是北京的一张名片。

  说起二锅头,就不能不提到红星牌。解放初期,第一个以“二锅头”命名的白酒出自红星。计划经济年代,北京市每户每月限购的2瓶白酒,也是红星牌二锅头。改革开放后,市场上各种牌子的二锅头数不胜数,可在北京老百姓眼里,最正宗的、最地道的,还是喝了几十年的红星牌二锅头。

  近年来,随着“红星青花瓷”、“红星蓝花瓷”、“红星1949”等一批高档白酒的问世,红星酒成为不少高档宴会的座上宾。用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副书记、二锅头第九代传人赵云龙的话讲:“现在的红星家族,不仅有小家碧玉,也有了大家闺秀。”

  京味儿酒文化传承800载

  在北京的饭馆吃饭,经常听到顾客呼唤服务员“来瓶‘小二’”,亲切得像在呼唤谁的小名。可谁也不会弄错,这“小二”当然指的就是“小瓶装的红星二锅头”。

  二锅头酒据说起源于元代,迄今已有800年历史了,它是由中国北方的烧酒(俗称烧刀子)发展而来。二锅头最早只是酿酒的一道工艺。工人师傅在蒸酒的时候,把第一锅冷却后的酒头和第三锅冷却后的酒尾掐掉,只取品质最好的第二锅酒,故而称之为二锅头。老百姓也就把这种酒叫做“二锅头”了,并把酿酒的作坊叫做“烧锅”。什么“龙泉烧锅”、“义和涌烧锅”等,都是当时有名的酒作坊,也是后来红星酒厂的前身。

  第一个以“二锅头”这一工艺名称来给产品命名的正是咱北京的“红星”。据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王玉生介绍,第一批二锅头酒是1949年9月生产出来的,总共有20.5吨,是为了庆祝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酿造的。有意思的是,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白酒酒瓶,这第一批二锅头酒实际上是灌装在啤酒瓶子里销售的。

  从早年的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到后来的北京酿酒总厂、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再到如今的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59年来,“红星二锅头”经历了斗转星移的历史变迁。

  1949年到1964年的15年间,红星作为市场上二锅头酒的惟一生产厂家,自然也成了北京白酒的代名词,很多老北京人喝红星二锅头的习惯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

  1965年成立北京酿酒总厂后,红星成了北京市场所有酒类的大管家。市场上也开始陆续出现了其他品牌的二锅头,包括1967年昌平十三陵酒厂的二锅头、1969年通州牛堡屯酒厂的向阳牌二锅头、1972年顺义牛栏山酒厂的潮白河牌二锅头等等。不过,红星二锅头依然是市场上的绝对主力。1989年,北京二锅头酒产量为4.4万吨,红星占了46%;1992年,北京二锅头酒总产量为8.9万吨,红星占了67%。

  1993年,成立了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后来又于2000年8月企业转制组建了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红星开始全面迈向市场经济。依靠资源优化配置和准确的产品定位,红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特色经营之路。近年来,其白酒产品的市场综合占有率稳居同行业前三,已连续6年实现清香型白酒销量全国第一。

  引领酿酒工艺革新

  几十年来,无论酒厂的名称怎么变,厂址迁到哪里,红星二锅头清香、醇厚的口感,和在酒友中良好的口碑依然不改。不过,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在保持59年“一个味儿”的同时,红星二锅头在酿造工艺上早已经历了多次革新。对此,作为二锅头酿造工艺第九代传人、红星高级工程师的赵云龙体会最深。

  赵云龙告诉记者,1952年以前,二锅头都是用大曲生产的。大曲是以大麦和豌豆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微生物,人为控制温度,经过自然筛选形成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1950年12月,总公司从辽宁抽调了4名制曲的大师傅到酒厂,开始试验麸曲。麸曲是以麦麸为原料,经过蒸煮、接菌、人工控制温度培养而成。与大曲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不同,麸曲是以纯种的霉菌作为糖化催化剂,不仅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降低,培养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大大节约了粮食,出酒率又基本相同。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麸曲得到了大力推广。1952年,全国各省市酒厂都派人来北京学习这套先进的工艺技术,红星为此还专门举办了2期培训班,向全国同行传授麸曲制造技术。从1953年上半年开始,全北京的二锅头都改为麸曲生产了。这是酿酒工业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匣子曲”,到1959年试验“帘子曲”,再到1963年的“机械通风制曲”,随着制曲工具的不断改进,二锅头的产量也实现了成倍增长。1978年,红星又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优选了一个名为UV-11的新菌种,由于这一菌种的糖化率等各项指标都非常理想,因此今天的二锅头还在使用它。

  近年来,红星建立了生物发酵技术中心,目前已完成工艺技术研究23项,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红星二锅头不能吃老本儿,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赵云龙的话中,我们看到的是红星人拼搏进取的决心。

  首开高档二锅头先河

  如果说工艺上的革新普通人很难看到,那么对京城百姓来说,近年来感受最深的就是红星家族的日益壮大。过去,红星二锅头一直是以“物美价廉”而闻名的“大众名酒”。然而近几年,随着酿造技艺的提高与创新,研制出“青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蓝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红星1949珍藏酒”、“红星一品”等一批高档二锅头酒,适应了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成为不少高档宴会的“座上宾”。

  赵云龙告诉记者,从产量上说,红星二锅头在清香型白酒中一直独占鳌头,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但长期以来,由于产品一直以中低档白酒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效益与规模不成比例。“二锅头能不能有自己的高档酒?”“高档二锅头会不会被市场接受?”经过反复调研,红星毅然决定,做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1年多的精心研制,2003年,“青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蓝花瓷红星珍品二锅头”两款高档二锅头问世。绵甜爽净的口感、淡雅高贵的包装,让喜爱红星二锅头的酒友们如获至宝,产品一经推出,销量持续攀升。

  “与普通二锅头相比,高档二锅头在制作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会喝酒的人一口就能尝出其口感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对曾参与研发的这两款新酒,赵云龙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在进行产品经营的同时,红星也在积极开展资本经营,实施低成本扩张。通过收购、租赁等形式,红星在原料基地组建分公司,形成了两头(销售、科研)在内(北京市内),中间(生产)在外(北京郊区和外埠)的生产经营新格局,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目前,在品牌上,“红星”已经由过去的一枝独秀,发展为“红星”为主,“古钟”、“六曲香”为辅的多品牌格局。在酒度上,红星酒由过去单一的65度,发展为56度、55度、52度、46度、38度等高中低度并举,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产品品种也由单一的二锅头,发展为红星御酒、百年红星酒、金牌红星酒等百花齐放、雅俗共赏的产品群。红星正用更加丰富、优质的产品,续写着它与百姓之间解不开的情缘。(记者 徐慧)

点击浏览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励心奋斗铸成就 人诚酒醇谱新曲
下一篇文章:借上市东风 小肥羊欲收购火锅品牌加速扩张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