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乐购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并非无中生有,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及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这些跨国零售企业的资金周转陷入困境。此外,本土化水平较低,对市场反应过慢,加之电商的冲击,都给这些国际零售巨头在华发展之路埋下了隐患。然而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又是其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家乐福不会轻言放弃中国市场。
家乐福、乐购分别秘密接洽中粮、华润以及康师傅,准备出售中国地区业务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而近日,又有媒体称,家乐福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家乐福肯定会坚持在中国的投资,并会坚持每年开店20家~25家的发展速度。”此前,家乐福新上任的全球总裁也曾表示,要在三年内复兴家乐福,中国是其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棋子之一,家乐福不会放弃这个最具潜力的市场。
作为中国现代零售市场“教父”级的世界第二大零售企业,家乐福在纷纷撤离其海外市场的时候,果真也要作别中国这个曾被其反复强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还是如其新总裁所言,会坚持在华发展?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分析指出,家乐福“离场”的可能性甚微。
第一零售网创始人、国内零售资深专家丁利国指出,从今年国内零售企业的财务中报看,整个零售业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销售额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各主要企业的盈利水平均有大幅下降。首先是家电,随后是百货,现在波及到零售、食品行业。除了少数区域性的零售商尚能独善其身外,全国范围经营的连锁零售商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最大。
而外资支持的家乐福、乐购,除了受中国市场影响外,尤其受到欧洲债务危机、本土业绩大幅下降的影响。此前,其还能施行在华中长期发展战略,宁可亏损,也要维持经营,但现在已经明显感觉经营乏力,回旋余地越来越小。
从2005年开始,家乐福就加快了全球市场的业务收缩,先后退出了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俄罗斯、墨西哥、意大利南部及比利时部分地区零售市场。2010年7月,家乐福集团宣布拍卖其在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资产;2011年,家乐福卖掉泰国所有门店;2012年6月宣布退出希腊市场,8月,家乐福又宣布将于年底关闭新加坡仅有的两家卖场,退出新加坡市场。
毫无疑问,作为中国现代零售业“教父”级的家乐福,目前在华经营遇到困难,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本土化程度较低。由于其在欧洲及全球其他市场的业务不断收缩,家乐福管理层中部分重要的管理人员无法安置,而中国市场则为这些人提供了很多管理职位。这也造成了家乐福中国总部的欧洲管理人员密集、机构臃肿,导致其跟不上、也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
对此,丁利国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断言,家乐福全面撤出中国可能性不大,相比之下,乐购退出的概率可能更高。
他分析认为,去年以来,家乐福主动接触中粮、华润的传闻应该属实,但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出让部分股权,套取现金,缓解资金困难。另外,其新任中国总裁上任不久,不可能在短期内采取什么大动作,再加上价格谈判十分艰难,所有这些因素都表明家乐福在短期内并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打算。
家乐福中国公司第一批高级管理人,参与并见证家乐福在华发迹与成长的丁利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家乐福之所以从全球部分市场撤出,甚至不惜出售优质资产,是为了达成拉升股价的短期经营目标。
2007年,主营房地产业的美国私募基金科罗尼资本公司和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公司入股家乐福。与家乐福之前的稳健式家族管理风格不同,“急功近利”的两大新股东向管理层施压,要求管理层寻找到在短期内扭转股价下跌、摆脱投资大幅贬值的捷径,而出售资产,增加每股收益、抬升股价便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宣布转让新马泰资产消息的当日,家乐福股票价格即暴涨3%。
丁利国认为,家乐福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为其全球战略的核心,即便撤出其他海外市场,也不会放弃中国市场。2010年,当家乐福宣布出售东南亚资产时,其中国区新闻发言人陈波就表示,家乐福绝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一直以来,家乐福都非常看重中国的市场潜力,并以每年新增数十家门店的速度加大在华市场的投资。
丁利国对此表示认同,认为在家乐福眼中,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地区不同,“绝不退出中国市场”的誓言是可信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全球消费市场哀鸿遍野之际,家乐福却宣称其中国市场业绩年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丁利国认为,中国作为其战略发展的核心市场,一旦宣布退出,将严重削弱市场对其股价的预期,这对家乐福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它轻易不会这么做。早在2005年,家乐福集团就将占其亚洲业务2/3的中国市场独立出来,由总部一位高级副总裁进行直接管理。
在谈及家乐福难以将其中国业务转手的其他原因时,丁利国认为,家乐福在华门店数量众多,与中国连锁零售企业排行第一的大润发和沃尔玛重叠部分甚多,二者均难以消化家乐福巨大的转让资产。同时,它又“非常怀疑其他国内企业是否有能力接盘”,中国零售企业虽然“不差钱”,但与家乐福相比,管理能力逊色不少,一旦收购家乐福就将面临非常大的经营、管理挑战。(张云中)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