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财政局“接济”借款给上市公司现象很普遍,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上市公司竟然也要“救济”财政局。在羚锐制药近日披露的半年报中,就出现了这种罕见情况。非常凑巧的是,除了财政局跟上市公司“伸手借钱”外,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出现了跟上市公司“钱财理不清”的现象,如青岛啤酒半年报中计提的坏账中就有来自两大政府部门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羚锐制药近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在“期末其他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列示”栏目中,第一名出现的的竟然是“信阳工业城财政局”,款项内容显示为“暂借款”,期末金额为“1038万元”,账龄为“1年以内”,该比款项占上半年净利润的54%。财政局“接济”借款给上市公司现象很普遍,如今却反过来,上市公司却也要“救急”财政局了。这究竟是什么情况,难道财政局也缺钱?
记者昨日致电上市公司证券处。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是,其实跟真正的借钱是没有关系的。“这主要是今年跟财政局买了一块土地,我们已经付了款项,但相关的土地手续还没办好,现在记帐只能以‘暂借款’的名义顶替。”那么相关的土地手续何时能够办完?该工作人员回应称“还有几个月”。
无独有偶,昨日,青岛啤酒的半年报中计提的坏账中有些也是来自相关的政府部门。据公司半年中显示,在“其他应收账款”的“于6月30日,余额前五名的其他应收账款分析如下”中,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资源局、青岛市地税二分局分别也被列入其中。报告显示,青岛市地税二分局欠款1300万元,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资源局欠款1744万元,共计3044万元,帐龄都在三年以上,并且均被上市公司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为啥这两家政府部门一直“死拖着”上市公司的款项呢?
记者进一步查阅半年报,发现这两家的账款皆跟土地、购房方面有关系。其中,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资源局的1744万元为公司多年前预付政府的土地出让金,青岛啤酒表示,因土地使用权未能获取,政府承诺予以退还,本公司管理层认为此款项收回可能性较低。而青岛市地税二分局的1300万元则为公司多年前预付青岛市地税二分局的购房定金,公司也表示,交易取消后对方至今未退回款项,公司管理层认为此款项收回可能性较低。记者昨日也致电上市公司,想进一步了解其中的详情。“这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已经有十多年了,我们的管理层也换了一波又一拨了,具体的详情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该工作员这样回应。
来源:信息时报 林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