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周前的“牛奶掺牛尿”传闻,到最近的“冰淇淋工厂脏乱差”事件,近期接二连三的负面信息使蒙牛这家中国乳制品行业中的重要企业饱受公众的质疑和诟病。而与此同时,这一系列事件也促使其决定痛定思痛,改变过去的行事风格,意欲打造一个更透明、更坦诚的“新蒙牛”,来挽回自身的公众形象。
改变行事风格 快速应对“冰淇淋工厂事件”
近日,一条曝光蒙牛冰淇淋代加工厂问题的网帖,再次将这家乳业巨头推到舆论风暴中心。这篇题为《我在内蒙的十天——蒙牛冰激凌代加工点实习记录》的帖子在网站和微博被热炒,帖子以一位实习生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在蒙牛乳业的冰淇淋代加工厂工作的经历,并列出数张图片,批评工厂厂房内环境不整洁等问题。
尽管事件本身受到公众及媒体的大量诟病,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蒙牛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在出现问题时保持沉默,而是快速对事件做出了调查和回应,并向消费者道歉。6月18日,蒙牛乳业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回应,称已派人前往调查。6月20日,蒙牛的官方微博发布了对事件的调查结果,承认在环境管理上存在问题,并公布了对相关工厂及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尽管大部分网友仍对事件本身表示不满,但对蒙牛此次处理问题的态度获得不少网友的肯定。有网友评论说 “这微不足道的第一步蒙牛已经迈出”,也有网友提醒蒙牛“重视代工厂的管理体系,如果代工厂出了问题,损害的是蒙牛的声誉……产品的质量不完全等同于测试通过,消费者的内心感受也很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乳业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上对国内乳业普遍存在不信任情绪,若要想找回信任感,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信息透明度,而蒙牛迈出的这一步则意味着其越发重视社会舆论和公众意见对自身形象的看法和影响。
蒙牛新帅欲打造“透明”新蒙牛 称多数问题源于缺乏沟通
6月19日上午,针对“冰淇淋工厂事件”,蒙牛召开媒体沟通会,表示要做“更为开放、透明的企业”。刚刚上任两个月的蒙牛新总裁孙伊萍在沟通会上强调,希望未来的蒙牛集团在大家面前展示出的是一个高尚、阳光、责任、创新的形象,希望把蒙牛打造成一个开放透明的,能够和社会各界,跟消费者,跟客户有很好沟通的负责任的大企业。
孙伊萍在会上表示,消费者的信心建立不是靠一次发布会或者一次表态来的,更多看企业在未来如何去做它。对蒙牛来说,希望不仅仅在内部管理上做到开明和透明,也需要在外部沟通中做到非常透明。她表示,蒙牛愿意接受消费者和网民的监督,通过实际行动逐步建立消费者认同。
孙伊萍说,蒙牛有很多地方大家并不了解,甚至有被误解的情况,关键原因在于应该更好与各界沟通,让大家真正了解蒙牛。她说,食品安全问题是绕不开的,也没必要去回避。食品安全事件让蒙牛很早在显微镜下生存,蒙牛也将比以往更加关注细节,更如履薄冰地做好每件事情。她说:“蒙牛没有必要辩解或者申诉很多东西,而是必须证明自身不足,这样我们会比别人起步更早。只有经过非常深刻的痛,才知道修复这个过程。我们要比别人更好的注重细节。”
合作欧洲乳业巨头 借国际先进技术提升自身质量体系
当地时间2012年6月15日,蒙牛与欧洲乳业巨头Arla Foods及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签署一系列协议。Arla Foods(中文名称:爱氏晨曦)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持股约5.9%,成为继中粮之后的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
据悉,两者合作之后将在牧场管理、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产品研发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Arla Foods将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包括为蒙牛引进丹麦牧场管理体系;将Arlagaaden应用于蒙牛的前端质量管理中;派出专家小组与蒙牛团队一起工作:指导蒙牛进一步完善牧场及生产HACCP质量体系;引进新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培养专业的牧场管理团队等。双方的合作将覆盖蒙牛从前端奶源管理到生产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快速实现与国际乳业先进管理水平接轨。
蒙牛总裁孙伊萍表示,蒙牛希望借鉴Arla Foods的发展经验,从奶源管理到质量标准都将直接对标国际乳业。
此外,中丹两国农业部还签署了农业发展协议,开启政府间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成立“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 该中心将在“引入丹麦牧场管理体系,搭建牧场管理、风险管控经验交流平台及引进专家培养高水平奶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三个方面开展交流和合作,通过借鉴丹麦乳业的发展模式改善企业与社区及奶农的合作关系,从行业层面推动中国乳业接轨国际水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其中,蒙牛乳业将联手Arla Foods和中粮共同承担这一国家级合作项目在上述领域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