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5月30日电(记者孙杰) “乳酸菌行业每年以22-25%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整个食品工业10%的增速”,这是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乳酸菌研讨会上讲的。今天上午,以“乳酸菌资源及应用”为主题的第七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亚洲乳酸菌研讨会在无锡正式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10余个亚洲国家的乳酸菌领域专家会同国内外知名企业界人士近300名代表,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健康、乳酸菌功能与疾病预防、乳酸菌在传统食品中的应用、行业相关法规标准以及公众科普等热点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乳酸菌行业已成为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挖掘和发展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典范。”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王喆在出席大会开幕式时在致辞中表示。王喆指出,乳酸菌行业作为我国食品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研水平上的不断创新,带动了产业的长足进步,并为公众健康的保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内外专家纷纷开展肠道菌群研究
研讨会上,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元昆教授在介绍“亚洲微生物群系项目”时指出,自2009年以来,通过对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共10所城市的青少年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其肠道微生物群进行的实验性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与患有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有很大的关联。亚洲人体内的主要微生物群与西方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东西方人对某些疾病的敏感度不同的原因。
同时,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针对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研究发现,性别、民族、城乡栖息地及饮食等因素对人体肠道微生物构成均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构成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决定了针对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构成开展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此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与健康息息相关。上海交通大学生命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则通过全微生物组关联分析法,探寻了人体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与其自身代谢表征如体重、体脂含量、胰岛素敏感性等的关系,证实并细化了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联系。
乳酸菌功能性研发渐入佳境
近年来,伴随着乳酸菌功能性的相关研究持续深入的开展,乳酸菌在预防疾病方面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多种功能性乳酸菌产品也随之不断面世。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秀珠研究员发现了抑制致龋细菌和牙龈病原菌,并具备抑制牙齿脱矿的能力,是开发新一代抗菌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顾景范教授汇集大量研究成果,证实乳酸菌在预防慢性胃炎以及胃溃疡方面的功效。学会乳酸菌分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院长陈卫教授针对一些特殊的乳酸菌在抗重金属中毒方面的特殊功能进行了介绍,为通过膳食策略缓解重金属中毒开辟了新的途径和解决方案。
同时,益生菌在肠道功能修复、预防便秘或腹泻、免疫调节作用、预防儿童急性腹泻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长南勇博士对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对人体所产生的多方面作用作了分析。
此外,韩国泡菜中功能性益生菌在预防异位过敏性皮肤湿疹和禽流感病毒的临床效果方面,韩国乳酸菌学会副理事长、韩国岭南大学Yong-Ha Park教授做了详细的介绍。针对“益生菌是否一定是活菌”的问题,来自台湾阳明大学的蔡英杰教授指出,有些特定的益生菌株,即使是失活的菌体,菌体成分或其发酵代谢产物也会表现特定的生理活性。其作用机制及其产品安全性等学理研究,值得深入探讨。
乳酸菌功能优势为传统食品业注入动力
乳酸菌在国内外传统食品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乳酸菌以其独特的功能性优势带动了传统食品产业的飞速发展。亚洲乳酸菌学会联盟副主席、日本东北大学Tadao Siato教授表示,统计表明,在日本,“FOSHU” (为特殊健康需要而设计的食品)整体产值在2012年已达到7万亿日元。而这一体系中,最为流行的‘FOSHU’产品是与‘调节肠道紊乱’相关的功能性乳酸菌,功能性乳酸菌酸奶,低聚糖和膳食纤维等。
泡菜、酸奶、奶酪、馒头、发酵香肠等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蕴含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何国庆教授全面分析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及其功能特性。何教授强调,传统发酵食品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一天然宝库,为改善传统发酵食品品质提供新的途径。
实践表明,乳酸菌在我国传统泡菜的应用带动了整个泡菜产业的飞速发展:2011年,四川省泡菜产量180万吨,产值15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6家),年加工鲜菜近500万吨,带动150万亩原料生产基地农民增收近8亿元,成为四川省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柱之一。“这是“一碟小菜”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成绩。”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食品所所长陈功对乳酸菌与当地特色产业的关系做了如此生动的描述。
行业成长还须完善相关法规标准
食品相关法规标准的实施旨在为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也为食品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伴随着乳制品新国标的出台、“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的修订、《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菌种名单》的公布,乳酸菌产品相关的法规标准不断健全。虽然如此,专家提出,现有的法规与标准仍然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乳酸菌产业的需求。
“目前,食品用微生物菌种没有明确的定义,尚无国际统一的管理规定,仅极少数国家制定了食品用微生物菌种的法规。”CIFST乳酸菌分会顾问、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罗雪云在会上表示。她建议卫生部进一步完善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