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商店表示,与其他便利商店存在竞争关系,没有相互协商价格的情形及“公平会”相关指陈的行为;含乳咖啡调价是反映原物料直接成本上涨,以及电费、薪资、设备等经营成本,未来将依法提起行政诉愿。
OK超商表示,参考咖啡市场价格策略,制订5元的级距,且市场几乎找不到非5元倍数的定价,莱尔富表示在收到公文之前,暂时不回应。
连锁超商现煮咖啡联合涨价遭罚,昨天各地超商咖啡业绩并未受明显影响,但中南部加盟业者担心后续效应发酵,推估未来买咖啡的民众可能会减一至二成,由于不少超商都是加盟店,所以“罚不到”,加盟业者大多低调。高雄凤山青年路的全家老板黄清台说,“总公司怎么规定,我们就怎么做”。
超商受罚民众喊爽! 有网友批罚太少
咖啡涨价引起多数民众反弹,相较于超商业者的满腹委屈,民众及网友纷纷表示大快人心,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罚款过低,对年营收超过千亿元的大企业而言,根本是九牛一毛、不痛不痒。
“只有一个字:‘爽',要那些大企业尝尝苦头。”业务员廖佳威表示,他认为现煮咖啡涨价不合理,尤其统一企业握有这么多资源,一涨价会牵动物价跟着涨,不应该只想着赚钱,如果什么都涨,那大家就喝白开水好了。
在台北内湖上班的上班族蔡孟玲说,当初刚涨价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原先到超商购买咖啡的消费者,转向速食店购买早餐,“45元买一杯咖啡,跟49元买一份早餐附咖啡,你会怎么选择?”她表示,自从涨价以后,已经不到超商买咖啡,不过她认为“公平会”这次裁罚金额还是太少,对业者没有影响。
“活该!应该要被罚。”媒体人谢巴浩表示,他现在越来越少喝超商咖啡,当局要硬起来,让业者知道以后不能再随意涨价。从事行销公关的陈存性也说,“公平会”对各超商开罚,真的是“罚得好!”当局本来就应该站在消费者的立场。
四大超商遭裁罚的消息,昨天也在批踢踢实业坊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网友表示,统一超商年营收为1200多亿元,全台平均一天赚3亿元,一小时赚1300多万元,不计成本的话一个多小时就赚回来了。
也有网友揶揄爱喝超商现煮咖啡的人是“得了不喝现泡咖啡就会死掉”的病,还说可能是因为现煮咖啡比较潮吧,所以到现在还有人愿意买帐;还有网友说被罚1600万元,换来未来无限期的涨价,超划算的。
为给“交代” “公平会”全月无休查涨价
“公平会”只花了一个月不到时间,就完成超商咖啡联合涨价的调查,效率之高,创下“公平会”有史以来针对联合行为查案速度最快的一次。
“公平会”发言人孙立群说,负责本案的调查小组成员,不论周末、双十连假都在加班了解案情,“全月无休”就为了要在一个月内交出成果。
鲜乳厂商联合涨价引发民怨,超商咖啡在10月4日掀起的涨价风波,让外界都盯着看“公平会”要怎么办?“立委”在质询时,更要求“公平会”限时破案,必须在一个月内给外界一个“交代”,让“公平会”从主委到查案人员人人绷紧神经,一刻都不敢松懈。
“公平会”发言人孙立群说,这一个月以来,负责调查的“公平会”同仁,每个人除了在工作时间加紧脚步,催促业者准时缴交相关资料,公文处理的速度也比平常快了两、三倍,周休二日加班更成为常态。
学界:间接证据定罪联合涨价 恐生争议
“公平会”对超商业者祭出重罚,却以“间接证据”推定厂商联合涨价。学界表示,联合行为不容易抓到直接证据,法理上允许主管机关以推定方式定罪,却相当有争议。
公平交易法中的“联合行为”,是指企业以契约、协议或其他方式,与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共同决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法界人士认为,“公平会”要证明业者间的联合行为,就算没有契约、协议等直接证据,最好也要有业者“合意”的证据,才能开罚,不能只因业者无法举证“我没有联合涨价”,就冠上联合行为的罪名。
台科大科技管理所副教授刘华美表示,由于企业间联合行为通常不会留下白纸黑字,不容易抓到直接证据,故在竞争法学理上,准许主管机关采用间接证据来推定联合行为,不一定得拥有书面契约、电话录音等直接证据。
前“公平会”委员、学者陈志民指出,“公平会”虽然只掌握四大超商同时涨价、涨幅相同的间接证据,仍会考量涨价行为是否“违反经济理性”。
例如统一超商涨价后,全家应该会为抢攻市占率,而选择不涨价竞争,才符合经济理性。但若是全部一起涨价,就属于不合常理、不理性的商业行为,可合理推定为联合涨价。
不过,陈志民也指出,虽然主管机关常以间接证据定罪,这种作法仍极具争议。商业活动与决策过程复杂,主管机关仅握有间接证据,不代表业者一定有“合意”行为。
许多国际判例中,业者不服判决,提出行政司法诉讼,法院通常不会认同主管机关以间接证据定罪。陈志民说,“公平会”这次将超商现煮咖啡定义为“高度集中市场”,但超商可能与非连锁咖啡店、大型连锁咖啡店有一定替代、竞争关系。(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