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今年夏粮产量702亿斤,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总产有望再创新高,超过1200亿斤,实现‘十二连增’。”10月30日,河南省副省长王铁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分会场发言时透露。
然而与此同时,今秋粮食收储价格大幅下降,农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现象。
粮价大跌,将带来哪些影响?农民的地里该种点啥?农民将如何应对粮价大跌的现实?市场导向和政策引领的作 用如何……带着一连串的问号,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河南滑县的田间地头和大街小巷寻找答案。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 一产粮大县、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中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解剖具有“中原粮仓”“豫北粮仓”之称的滑县,具有较为典型的标本意义。
——编者按
明年地里到底该种点啥
“现在价格太低了,想等一等再卖。”河南省滑县农户马正如说,玉米今年又是丰收年,本来是个喜悦的事,然而,马正如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去年,马正如在当地流转了100多亩地,买了播种机、收割机等农用机具,开始种粮食。“一下子就赔了好几万元”,他对自己的错误预判懊悔不已。
据了解,今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新玉米的收购价格为每斤0.8元左右。而去年同期,新玉米的收购价格基本在每斤1.05元以上。
今年,“河南产粮第一县”滑县小麦种植面积172.32万亩,比去年增加0.54万亩;平均单产1037.6斤,比去年增长3.4%;总产 89.4万吨,比去年增3.7%。秋粮种植面积111万亩,比去年增加2.4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07.8万亩,比去年增加3.1万亩。全年粮食单 产、总产有望再创新高。
但增产并不意味着增收,很多种粮大户遭遇到马正如一样的困境。卖粮难导致连锁反应,现在不仅是种粮大户难以为继,就连一些粮食经纪人、农资经销商也受到影响。
“没有地方盛放粮食,万一发霉了,就更廉价了。”马正如打算先低价出售一部分,把购买农资和租金的欠款还清,然后驱车前往滑县农业局等相关单位,向专家请教种植信息,摸索市场行情。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9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日报,随着新玉米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而需求依然疲弱,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将继续走弱,价格仍有下行压力。
对于小农户而言,粮价大跌带来的收入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流转土地生产粮食的种粮大户来说,由于粮价大跌,有一部分人就可能不再承包土地,或将打击其种粮积极性。
马正如打算土地合同到期后,就不再续约。“现在看种粮太冒险了。”马正如说。“明年到底该种点啥?”这成了摆在马正如这些种粮大户面前的难题。
受粮价下跌影响,滑县老店镇最大的粮食收购点负责人耿瑞昌感叹:“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目前还有2000吨库存,去年每斤1.2元收购的玉米还囤着呢!”干了十几年粮食收购的耿瑞昌直挠头,“今年来卖粮的基本都是着急用钱,手头不紧的都在观望,农民不敢卖,我们不敢收”。
耿瑞昌认为今年粮价大跌主要是受消费端影响。耿瑞昌说,全国60%以上的玉米作为饲料使用,然而,从2012年起到2015年年初,生猪价格一直处于超跌区域,打击了养殖业生产,这对玉米消费构成较大的市场压力。
耿瑞昌坦言,每年新玉米收获之时,往往会伴随着价格走弱,但是今年的行情和跌幅之大确实没料到。
农民种粮期盼“保险箱”
10月29日一大早,河南省滑县的一家农村信用社前便排起了长龙,农户们拿着专用银行存折等待领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今年63岁的滑县西杏头农民蔡明兰也在队伍里。“一亩地补贴101块6毛4,没去年的多啊!”老蔡的一句话吸引了不少注意,三五个老汉迅速聚集闲聊起来。
“粮价今年也低啊!”
“这地是不能再种了!”
“我的4亩8分地,不种地还能干啥?”蔡明兰感叹道。
老蔡去年得病偏瘫,出院后右半边身子不灵便,他扶着停在边上的电瓶车,做着简单的康复训练动作。
为省下每亩50元的收割钱,蔡明兰坚持拖着时常麻木的右腿干活儿,从秋收到播种,他花了整整一个月。
而与蔡明兰有相同看法的农民占很大比例,受限于自身综合素质、年龄、资金、地理位置等主客观因素,很多农民将种粮当作主要营生。
“坚守土地”成为农业大省河南的不少农民,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河南省安阳市一位乡镇干部说,一方面粮食价格不乐观,是 存是售成为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创收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规模化经营未全面铺开的情况下单靠种粮显得单薄无力,不坚持种粮又没有别的更好的出 路,所以农民“地还是要种,粮还是要卖”,但具体什么时候卖粮,还要看整个市场行情。
蔡明兰邻村的孟凡正也“受了不小打击”。今年8月的一场强对流天气,导致滑县部分地区的玉米作物严重受灾,老孟家的4亩玉米连片倒地。
“我刚浇了一茬水,就下冰雹了”,孟凡正连连摇头,“当时一想到绝收就愁得睡不着觉。”
唯一让老孟欣慰的是“为玉米买了农业险”,出现造成农作物绝收或减产的,能得到一部分赔偿。
“农民种地不容易,都想进‘保险箱’,天灾人祸有保障了,农民种起地来也带劲。”孟凡正说。
据村会计介绍,每亩保费27元,农户只需缴纳4元,保险公司将根据受灾情况进行赔偿,最高额赔偿可达300~400元。“农业保险,在一定 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农户抵御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同时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这位村会计说,“滑县是传统种粮大县,降低农民种粮风险对保障粮 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少种粮食多种经济作物怎么样
“谷贱伤农”,如果农民少种粮食多种经济作物会如何?滑县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滑县作为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产粮第一大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重大。而滑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多种其他经济作物的市场风险不能忽视。”
“效益高,市场风险也大”,滑县种粮大户齐建斌说,“‘该种啥’是需要掂量的问题。”
5年前齐建斌看中了土地流转的机遇,一举流转了近2000亩土地。这些地主要种植大蒜和南瓜,除了满足加工厂需求,还销往山东、开封等地。
“种地是一门大学问”,下一步,齐建斌也打算增加种植的种类,“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滑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郑磊告诉记者,相对而言,虽然种植小杂粮或经济作物的效益较高,但是它不像小麦、玉米那样有国家托市收购,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因此价格波动、市场风险会更大。
“有农户反映,前年种植大葱赶上了好行情,价格达到每斤1.8元,每亩净赚万把块钱。去年滑县城关镇大林头村、张固村和老店镇前小庄村农民,种植的1000多亩大葱喜获丰收,可外销价格每斤只有0.35元,只有前年的五分之一。”郑磊说。
如何破解“增产不增收”怪圈
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令人深思,如何走出这个怪圈?滑县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合作社为破解难题提供了一种思路。
与中联重科“联姻”的滑县瑞阳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社员326人,流转土地3.5万亩。该社经理孙党辉告诉记者,大型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能够实现粮食标准化生产,能够提高粮食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孙党辉说,通过社企双方深入合作,订单种植,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今年,该合作社向茅台集团输送第一批货源——4000吨优质小麦,单价每斤1.8元以上,而同期小麦的市场价格在每斤1.2元左右。“与光明乳业签订收购协议,为万头奶牛供应玉米和秸秆400多吨。”孙党辉说。
孙党辉介绍,合作社在运作规模、土地管理、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比一般小农户及个体种粮大户有显著优势。
据了解,目前,永达食品、光明乳业、牧原生猪等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入驻滑县,将促使更多粮食就地转化增值。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9月24日,李克强在河南省长葛市老城镇西关村高标准农田,看玉米长势当场就估出了亩产。看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运营,李克强对土地流 转、农业合作社点了赞。他问长葛市农技推广中心胡金环,规模化多大面积效益最好?胡金环根据自己的经验说:“200亩左右的规模应该最好。”李克强总理点 点头说:“这里土地流转做得很好,土地流转面积大一点效益就好一些,但要适度。”
本报河南滑县1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