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央视曝河北栾城化肥黑工厂造假:农民减产过半
来源:央视财经    更新时间:2014年04月12日    关注度:     【字体:

 河北栾城县:“复混肥”不含钾  农家院成非法制假工厂

  假化肥坑农土地再难复垦,造假工厂究竟良心何在?黑心工厂披着合法外衣大肆生产假化肥,挂羊头卖狗肉,农家院里“别有洞天”。眼下正值春耕时节,正是小麦生长的大好季节。播种新的一年希望的大好时机,而是什么原因,让河北省石家庄郊区的农民减产过半?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些年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复混肥越来越受到农民的喜爱,但是由于复混肥的生产门槛很低,生产厂家也是五花八门。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近几年复混肥的合格率是肥料中比较低的,不少厂家为了减少成本都会“偷”养分,就是减少氮磷钾的含量,有的甚至土法上马,干起了伤天害理的勾当,我们的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在河北采访时,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施用劣质复混肥 小麦预期减产近五成

  春耕时节,正是冬小麦生长的旺季,不过家住河北省石家庄郊区的农民老张这段时间看着别人家绿油油长势喜人的麦苗,再看看自己家的地,却是满肚子忧愁。

  河北省石家庄郊区村民:你看看,这些小麦你看看,甭说上化肥了,上化肥根本不顶事,苗不行。你看怎么办它长嘛?你说怎么办?都给烧死了,死的死,本身就是伪劣产品。

点击浏览下一页
当地受害村民告诉记者化肥是伪劣产品

  老张种了一辈子地,这庄稼活的经验自不必说,这段时间他反复琢磨,一定是用的化肥出了问题,自己想了半天还不放心,这天他还请来了朋友,帮他出出主意,看如何来补救。朋友和老张一合计,往乐观里说,今年老张种的这一季小麦至少减产五成。

  河北省石家庄郊区村民:这个也就产400 多斤,如果不管了,也就难说了。赶快浇水!

  河北省石家庄郊区村民老张:我说六七百斤,他说也就四百斤。

  老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上种子、买肥料的费用、水、电等等,种的这一季小麦不但要白忙活,而且还要赔钱。

  老张:现在算一算还要赔钱还不如打工干活呢,现在地没法种了。

  现在让老张追悔莫及的是,当初小麦追基肥时,他为贪图便宜在附近县里买了一些便宜的小麦专用复混肥。

  河北省石家庄郊区村民:便宜,外面卖2000一吨,他就卖1400 1500一吨 就可以买了,很便宜,便宜没好货呗。

  就为了一吨省上这五六百块钱,老张是欲哭无泪。不过老张说,当时他买时也留了心眼,也担心有问题,还反复看过,最终判断没问题才下的决心。

  村民:我们买的时候也不知道真的假的,需要用就买了,买了以后回来一上不行,不行你有什么法子,没什么法子。

  那么老张的化肥在哪买的呢,老张说,当时他也是随机购买的,地点很难找得着了,不过就在他寻找卖假化肥者的过程中,无意中听说,出这种问题复混肥料的多是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这里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复混肥厂,这些复混肥的部分原料也就在附近生产。老张说的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几经努力,在知情者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距离石家庄市市区不到二十公里的栾城县孟董庄村的一片小麦地中,一个奇怪的晾晒场一下子出现在了眼前。

  知情者:这就是它的原料,你看这一片有十亩地多吧,二十亩地多吧。

  记者:这是做什么用的?

  知情者:这是做假复合肥用的。

  刚一下车,记者就闻到一股股刺鼻的气味,二十几个装着黑褐水的池子,隐隐约约的放着一些白里发黄、黄里透着白的结晶体。

  知情者:这就是氯化铵,做化肥用的。

  工人:这个不能直接用到地里,能把麦苗都烧死了

  记者:这些地还能用吗?

  工人:不能用了,成为废地了,百年不能用了,以前都是好地,麦地耕地,五十亩地都废了。

  记者:这边这种小作坊多吗??

  知情者:多,都是做复合肥用的,做假化肥用的。

  记者:这污染挺厉害的。

  工人:污染相当厉害,你看这个渗透,酸液,这地下全部盐碱了。

  工人:我要当老板的话,我就不干这个了。

  我们在现场看到,在另一个池子里正在加注生产氯化铵的黄褐色液体,工人们说,只要天气好两三天这些碱性很高的工业废水就能结晶出氯化氨。这种土法生产的氯化铵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记者询问了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相关专家。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孙蓟峰:从视频里面看到的微黄色或者是白色结晶出来的晶体,可能从外观上来看是氯化铵的颜色,是这种晶体没问题。

  记者:氯化铵是一种什么样的肥料。

  孙蓟峰:氯化铵是一个制碱工业的副产品,制碱工业一部分它是纯碱,另外一个它的重要组成品就是氯化铵,就是这种微黄色或者是白色结晶,外观上看和我们看到的食盐很相似。

  知情者:国家明令禁止的,不允许生产的。这个小麦长势喜人,这边坑人,这不坑吗?坑人!

  记者:这边还能种小麦吗?

  知情者:不能,还种什么?种不了了。渗了两米都是酸,怎么用啊?整个把耕地都毁了。

  记者:为什么这地发白呢?

  知情者:它烧的。这个盐碱地他烧的,火碱它不烧地吗?

点击浏览下一页
被假化肥污染的土地

  这种土法制作氯化氨的工艺都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危害?他排放的废水中都含有什么样的物质呢?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孙蓟峰:这个废水一方面有一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这种污染,另一方面它这种酸碱性肯定是偏碱性,它这种废液,对土壤本身的PH值影响肯定很大。如果直接排放到农田或者农工业当中使用的话,土壤的酸碱性就会受到破坏,接下来土壤的一些结构包括土壤的成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地就被破坏了。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现在还用工业废水---碱水土法生产氯化铵的方式,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这种方式没有对含有高酸碱度和高重金属的工业碱废水进行任何处理,就在农业用地上生产,性质非常恶劣,严重污染了土壤和周边环境,将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很难复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到底有多少非法小企业在私下生产劣质化肥呢,产量有多大呢?

  三十七家造假窝点聚集村庄,农家院成假化肥加工厂

  让农民寄予一年期望的化肥竞是在露天地里土法上马制造,这样生产出来的肥料的质量可想而知,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决定通报国家质监总局执法司一同调查,这次,又能发现什么呢?

  村民;我们这都是做化肥的到我们这里卖的呢。

  记者:多少钱一吨?

  村民:350大几。

  村民:我们这附近有还多化肥厂,都到我们这里来买。

  记者:买你这东西啊?

  村民:供不应求。这环保局的不让干,这啥都没有一年能赚100多万。

  记者:上面来检查怎么办?

  知情者:来查就躲避躲避。

点击浏览下一页
土法制造氯化铵

  采访期间,知情者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透露,这样土法生产氯化铵的现象非常的普遍,当地政府也屡次打击,但几乎没有成本的暴利还是让一些人铤而走险,知情者又带记者来到了一处过去土法生产氯化铵的晾晒场,这里还堆放着至少上千吨的氯化铵原料。

  知情者:这个做出化肥来效果好吗?

  知情者:效果不好,用了跟不上化肥一样,只是坑你农民吗,坑农害农是真。你买了一袋100多元,1000块钱2000块钱一吨,你买了以后根本不起作用,没有劲,你上不上(庄稼)不长。你看你看这个,你再看看这个。就这样的化肥,没人(举报)这个,没人管这个你看看这个。

  记者:这个能做化肥吗?

  知情者:你看看这个,这都什么东西啊,你看看这个包装,什么都有,没办法。摔了看看,这从哪里来含量。

  记者:这是怎么做的?

  知情者:这都是露天在地里放点水,就成这种产品了。

  记者:这是当什么呢?

  知情者:氯化铵。

  据知情者和土法晾晒场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的氯化氨大部分都卖到了附近的孟董庄,这里有大小二十多家的小型复混肥厂,生产复混肥也有些年头,但是想进入任何一家作坊式的小厂都非常困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庄,这个村庄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养一头猪三个月狂赔500元 生猪产业“衰局”何解?
下一篇文章: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案件多 中注协打审计预防针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