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粮农组织官员称经检测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来源:国际在线    更新时间:2014年03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食品行业十大热门词汇,其中转基因、镉大米名列前茅。针对这些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中外权威专家做出回应。情况究竟有多严重,这些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呢?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中国一直争议不断。在食品伙伴网28日公布的评选结果中,转基因被列为中国公众最为关心的食品行业热门词汇,而不少民众都对转基因食品感到困惑:"说心里话对转基因食品,这段时间我很困惑,很多的转基因的知识能普及一下,让我们老百姓知道。""转基因是什么意思?是激素吗?不能吃吧,我不太知道。"

    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并不了解,但在他们看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那么,转基因食品可以放心吃吗?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官员汤姆·海兰德特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关于如何检测转基因食品对人们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规则,相关国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风险检测后,转基因食品就应该是安全的。"

   数据统计,中国已有5大类17种转基因食品在市面销售,比如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和抗虫水稻等。按照中国的法律,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只允许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两种农作物。

    中国同时规定,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强制标识,这在国际上属于比较严格的管理方式。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介绍说,目前各国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标签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标签的问题,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没有统一认识,各国没有统一认识。我们国家现在是定性标识,只要用了转基因原料就要标识,而国际上有很多种,美国加拿大是自愿标识,愿意标就标,不愿意标就不标。另外还有定量标识,包括欧盟、(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采取的是定量标识。"

    与转基因同样受关注的还有镉大米问题。中国现在有耕地1.35亿公顷,但优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中重度污染耕地超过300万公顷,而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去年有产自湖南的大米被发现镉含量超标,引起了消费者对粮食安全性的忧虑。

   为什么土地会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应该怎么办?中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任叶志华介绍说,土地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污染以及生态和生产方式变化所造成的:"过去没有这个问题,过去冬季种植绿肥,紫云英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等等,现在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种绿肥太费事了,种完水稻地就闲着不再种植绿肥。带来的问题就是化肥用的很多,有机质本来南方就不够,现在有机质含量更是急剧下降,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造成重金属活化释放。"

   据介绍,今年中国将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让重金属污染耕地退出食用农产品生产。叶志华介绍说,目前重金属污染的土地正在评估中,包括国家农田环境监测总站、中国水稻研究所,袁隆平所在的湖南农业科学院等机构,都在做土地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工作,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地将进行结构调整。"有些区域非常严重,划分为食用农产品生产的禁区,改种其他的经济作物,比如湖南部分地区可以不种水稻,改种麻,现在国际市场麻的价格也很高。目前我们的粮食供需是平衡的,这种情况下,可以把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调整结构,来种经济作物,这些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目前化肥的使用量大约是5800万吨,每公顷用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曾提出,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区,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同时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中国产粮大省春耕时节农机热销
下一篇文章:我国设施蔬菜面积达5700余万亩 大城市蔬菜自给率仍不足30%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