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如何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 慧    更新时间:2014年01月17日    关注度:     【字体:

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1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激发粮食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保障粮食安全,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据了解,2013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889亿斤,同比增加517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1649亿斤,同比增加1024亿斤,通过提价托市、优质优价、帮助农户整粮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430亿元以上。2013年末全国粮食库存总量继续保持历史较高水平,宜存率达到95%以上。市场粮源充裕、供应正常,全年投放政策性粮食696亿斤,组织跨省移库270亿斤,产销对接382亿斤,军粮供应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地震灾区粮食供应得到有效保障。粮食市场价格除小麦比上年有所上涨外,其他品种粮价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我国粮食流通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一,政府掌控的粮源偏多,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掌控的粮食库存高于企业自主经营的商品库存;主产区粮食库存占全国总库存的四分之三,且多数是政策性粮食,不利于市场粮食自由流通。同时,农户存粮普遍减少,一些基层粮食企业存在不敢存粮、不愿存粮的现象。其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彻底,一些基层企业仍然依恋吃“政策饭”,没有完全摆脱“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其三,粮食质量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一些地方粮食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霉素超标。其四,粮油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其五,粮食在收打、储存、装卸、运输、加工过程中损失损耗还很严重。

  如何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认为,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尊重市场的一般规律和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考虑粮食作为特殊商品的公益属性和目前种粮农民在市场中尚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中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关键是要合理确定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边界,着力解决政府对市场价格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在立足国内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进口国内短缺粮食品种,科学合理调节粮食供求。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农业部:转基因产业化尚无时间表
下一篇文章:我国2013年收购粮食6889亿斤 库存处历史较高水平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