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网站11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财政共计拨发341.08亿元资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
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说,中央财政通过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下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300亿元,比2012年增加70亿元,增幅达到30%;资金分配对粮食主产区给予了倾斜,共安排粮食主产区255亿元,占资金总量的85%。同时,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资金41.08亿元。
8亿亩高标田
据悉,继10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之后,中央财政随后拨发了341.08亿元资金。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建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
而追溯这“4亿亩高标准农田”更早出处,则来自《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国土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闫刚于2012年6月27日曾公开透露,中国政府将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6000亿元,完成建设8亿亩高标准农田中的4亿亩任务。
闫刚透露,这6000亿元的投向,建设的内容主要是田、路、林、水。包括把小田并大田,农田还要满足现代农业大型机械通行的要求;林主要是防风沙,水则主要是满足末级灌溉的要求。
闫刚表示,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将显著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经过综合评价,到2015年,在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之外,还要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400万亩。
按照预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后,中国的耕地质量有望平均提高一个等级。高标准农田的亩产有望平均提高10%到20%,增产100到200公斤。因高标准农建一项,全国可增加粮食产能500亿斤。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中国将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据悉,华北平原区等10个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冀东煤炭钢铁基地等10个土地复垦重点区域,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已经获批,并开始实施。
补血18亿亩红线
在提高农田品质和产量的同时,18亿亩总量,依然是中国政府在农业问题上不可突破的红线。由于过去几年中,不少地方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将一些农田流转为建设用地。对于耕地占一补一的原则,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导致近年来一些地方耕地减少严重。因此,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和提高耕地品质,也成为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保障。
财政部官网显示,中央财政在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同时,为发挥财政资金规模效益,体现集中资金办大事原则,支持部分耕地资源潜力大的省份实施了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实现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目的,同时促进屯边和扶贫工作。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资金41.08亿元,主要支持了云南兴地睦边、新疆伊犁河谷等重大工程。
以云南兴地睦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为例,该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云南投资最大的土地整治项目,涉及25个边境县,建设规模322.8万亩,新增耕地23.1万亩。据了解,今年新疆正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有192个,建设规模214.9万亩,新增耕地29.92万亩,总投资27.36亿元。
根据统计,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批复支持了14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累计投入214亿元,加上地方配套投入的资金,总计约达到400亿至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