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历史上公认的鱼米之乡。鱼米之乡犹在否?新春之际,记者深入探访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高新区东渚镇、常熟市梅李镇,看稻田、看鱼塘、看菜园、看生态,倾听农民兄弟心声。
坚守底线,水乡岂能无稻田
出苏州北站,随着春运的滚滚人流,穿行在城市高架,入眼的是一幢幢高楼、一片片厂房。从苏州市区驱车不到一小时车程,就是菜农顾耀忠所在的常熟市梅李镇。
年关临近,菜价见涨,顾耀忠几个月前就瞅准了商机,准备大赚一把,他的36亩菠菜、生菜、 西兰花很快就要上市。
站在蔬菜大棚前,望着绿油油的菠菜、郁葱葱的生菜,顾耀忠高兴得有些手足舞蹈:“今年年景好,每亩产值可达1万元,我总共种了60来亩,差不多60多万。”
梅李镇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是苏州重要的“菜园子”。而苏州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南环桥市场,每天批发量在2000吨左右,一旦地产蔬菜低于300吨,菜价就会上涨,品种就会减少。
苏州提出蔬菜自给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顾耀忠说,“这是不可错过的政策红利,以后更有赚头。”
1月10日闭幕的苏州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一项旨在保护“四个百万亩”的决定,以立法方式,打响了鱼米之乡“保卫战”:力争用2—3年时间,确保农业总面积不低于410.56万亩,优质水稻110.56万亩,特色水产100万亩,高效园艺10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50万亩),生态林地100万亩。
与保蔬菜面积相比,保住百万亩水稻田难度更大。
1949年到1986年,苏州水稻面积维持在400万亩以上,目前只有125万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州曾是重要的商品粮输出基地,如今近2/3的粮食靠外地调运。
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提升、城乡一体化高歌猛进,水稻田在一次次地失守。曾几何时,流行过这样的论调:这片土地更适合“种工厂”、“种房地产”、“种GDP”,而不是种水稻。
没有稻田的农村还是江南水乡吗?不产稻米的苏州还是鱼米之乡吗?
稻田牵连着对吴文化的守护传承,也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一亩水稻的经济价值只有几百元,而据相关专家测算,其排涝、保湿和净化水质等生态价值可达3840元。”苏州市农委党委书记秦建国说:“如今农业在苏州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不足2%,生态功能上升为农业的首要定位。”
梅李镇塘桥村头的田里麦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村民黄建林指着麦田说:“我家的土地现在‘姓张’了。”通过流转,常熟市种粮大户张建良种了2200多亩地,稻麦轮作,他说:“种粮收益确实比较低,稻麦两茬下来,一亩地纯收入只有500元,与种蔬菜苗木收入怎能比?”
从2010年起,苏州建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按不低于每亩400元的标准予以生态补偿。同时,对水稻主产区,连片1000—10000亩的水稻田,按每亩200元予以生态补偿;连片10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偿400元。
“美丽苏州”建设明显提速。2012年12月,苏州痛下决心,向所辖市区下达了“四个百万亩”任务指标。目前,苏州各地正在充分利用规划、国土等部门的信息管理资源,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指标落实到地块、农户。
补偿生态,“不开发者”不吃亏
年末岁尾,消泾村附近的几家茶馆里,茶客络绎不绝,笑语频频,养蟹养虾是他们谈论的主题。这个紧挨着阳澄湖的村,是阳澄湖大闸蟹和青虾的重要生产基地。村里660户农家,300多户人家在开网店、1000多人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着蟹虾生意。
“我们早就断了发展工业的念头,一心一意搞农业。”相城区阳澄湖镇消泾村村委会委员王国清说,村里除了经营多年的6家小服装企业,再没新办过一家企业。
2012年,消泾村获得了150万元的生态补偿,包括100万元的水源地保护、50万元的阳澄湖水面生态补偿,占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1/5。
因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无法引进工业等开发项目,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一些村干部和农民,看到周围的村镇得益于工业等项目的开发,“富得流油”,心态难以平衡。“生态保护不是保护落后,生态受保护的地方同样有发展权。”
如何确保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区农民收入有保障、不吃亏?2010年,苏州试行生态补偿,明确了“谁来补、补给谁、补什么、怎么补、补多少”的“五补”政策。在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方面,水源地、生态湿地、连片水稻田的补偿资金由村使用。3年来,苏州市区财政已拨付生态补偿金3.27亿元。
东渚镇长巷村,地处太湖金墅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内,是高新区沿太湖地区的经济薄弱村,原来每年的村级收入在50万元左右,实行生态补偿后,每年能获得100万元补偿金。
“村组织有钱给群众办事了,再也不用空口说白话。”长巷村党支部书记仇永康说,生态补偿资金的1/3用于社区股份分红,一部分用于对本村村民因病、因残致贫的特困户补助,一部分用于环境保护和修复以及蓝藻打捞、水环境维护。“我们希望生态补偿数额能逐年提高。”
新年得有新气象。刚买的一辆价值10多万元的本田锋范,停在长巷村村民秦建英家的院子里。我们进去的时候,她正在刺着苏绣,母子熊猫的图案栩栩如生。作为一名绣娘,她每天能收入100多元,其丈夫从事红木雕刻,家庭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在村里属中上水平。尤其让她开心的是,每年能从村里领到生态补偿金600元了,“钱虽不多,说明我们也为太湖生态做出了贡献。”
“目前解决了生态补偿有没有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好不好、够不够的问题。”苏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坦言。
“圈定‘四个百万亩’、实行生态补偿,看效果,不能只看三五年,更要看三五十年。”这是环保局的声音。
“‘四个百万亩’是苏州战略性的生态资源,是生态安全的重要防线,要认真编制和实施专项保护规划,确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这是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的铿锵之辞。
“鱼米之乡今犹在。”这是接受采访的苏州人心声:行进在现代化道路上,且行且珍惜。(万秀斌 王伟健 孔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