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宋嵩
核心阅读
全球每年大约浪费13亿吨食物,被浪费和损失的食物总价值达1万亿美元,工业化地区每年浪费的粮食可满足8.7亿饥饿人口的需求……这些数字看上去令人咋舌,然而都是事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和合作伙伴近日在日内瓦发起一项名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运动,呼吁公众改变浪费食物的不良习惯,减少食物浪费,并给出一些具体实用的减少粮食浪费的小贴士。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学习。
日本——
吃光是对主人的最大敬意
日本人崇尚节俭,在食物上追求“少而精”。日本人吃饭前要表示客气,吃饭后要表示感谢,对主人和大厨师最大的敬意就是把饭菜吃光。
日本工薪阶层的午饭或是自带便当,或是就近在饮食店点一份“定食”。定食盛在一个日式的餐盒里,分成几个小格,通常有一个主菜,比如炸猪排或煎牛肉、一小碟时令蔬菜、几块泡菜,再加一碗必不可少的白米饭和味噌汤。量虽不多,但搭配合理,色彩丰富。日本人对家庭财政很有规划,每天的午饭费用都有预算。一般超过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9元)的午餐定食就很少有人问津了。
日本粮食自给率只有40%,食品价格昂贵。蔬菜生鲜被送到超市出售前,一般都要洗净分成小包装。5公斤大米2000日元,1/4棵白菜98日元,3根大葱198日元,一个苹果98日元,便宜的猪肉每100克200日元左右,昂贵的日本黑毛牛肉每100克要780日元。日本的时尚杂志会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如何在生活的每个环节省钱。
德国——
启动“别丢进垃圾桶”运动
节俭是德国人珍视的美德,这和德国历史上长期贫穷落后有关,因为德国经济到19世纪末才迅速腾飞。二战结束以后,德国也经历了较长的艰苦时期。很多德国老人都有过年幼时“一件衣服全家换着穿”的经历。直至今日,众多普通德国人一天只吃一顿热餐(午餐),而晚餐往往就用冷面包打发。
随着德国经济长期繁荣,物价相对低于欧洲其它发达国家,粮食浪费现象开始普遍化。据统计,德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1100万吨,平均每人丢弃80千克仍可食用的食物,其中家庭浪费占60%,另有20%来自超市,17%来自餐馆。很多人丢弃食物是因为过了保质期。
德国政府从2012年起启动“别丢进垃圾桶”运动,目标是到2025年将粮食浪费减半。德国食品银行协会同超市和餐厅等建立联系,将刚刚过期、但仍能食用的食品分发给流浪汉等人群,波恩的埃德卡超市将没卖掉的水果加工成果汁继续销售,人类不宜食用的食品则赠送给宠物主人。
比利时——
“不够新鲜”的面包打折卖
0.75欧元一个羊角面包,由于上架时间超过24小时还未售出,即被重新包装并贴上“6个羊角仅2.99欧元”的标签。平均算来,因为“不够新鲜”而使羊角面包的“身价”降到不足0.5欧元。布鲁塞尔的家乐福超市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打包促销接近过期的食品。超市糕点部的管理员告诉记者,面包是消费者每餐必备的重要主食,每个人都会首选最新鲜的。出炉后放到第二天的面包,可能会再也没有机会卖掉。经过调查,超市打出消费者最能接受的平衡“新鲜与价格满意度”的折扣让利价,好让面包当天就能全部卖出。这样确实减少了处理过期食品、再储存、运输等更高成本。
相反,为确保巧克力的“绝对纯正美味”,在比利时的超市和巧克力店里,极少看到巧克力打折。在著名的歌帝梵巧克力专卖店,经理文森特告诉记者,摆放巧克力的柜台有严格的温度标准,比如黑巧克力和奶油巧克力必须在零摄氏度以下保存,这样在入口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巧克力最香醇的味道。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巧克力将全部被退回工厂。为减少这样的浪费,比利时的各家巧克力店几乎没有库存,所有的巧克力都摆在柜台上。如果有顾客要买10盒以上的巧克力,歌帝梵会从工厂提供专门送货上门的服务。
瑞典——
推荐整套节约粮食方法
瑞典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接受节约粮食的教育。在幼儿园吃饭时,孩子们就算晃晃悠悠走不稳,也要自己拿着盘子排队打餐,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拿,吃完后要把盘子放到待清洗的餐车上。
瑞典食品管理局为消费者推荐了一套节约粮食的方法。例如,按需购买食品,确保在一定时间内消费完;了解储存食品的最佳方法,防止变质,长时间不吃的要冷冻保存;食品过了最佳保质期后只要不腐烂变质,仍可以食用;剩菜剩饭保存好,经处理后可以继续食用。
2008年,瑞典食品管理局授权相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平均每名瑞典人每年会丢弃100千克完全可食用的食品;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降至30千克左右。这跟有关部门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瑞典食品管理局2012年年底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拨款1200万瑞典克朗,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减少食品浪费现象。该计划得到瑞典农业局、瑞典环保署的支持和协助。 (本报东京、柏林、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1月28日电 本报记者田泓、管克江、刘歌、刘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