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专家称中国秋粮生产潜力很大:标准化改造普通耕地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2年09月30日    关注度:     【字体:

 特写:玉米地里“数”产量 又是一个丰收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8日,记者跟随农业专家组来到山东省德州市陵县,对玉米进行测产。

  “今天要测的是陵县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的15万亩核心示范区。”陵县副县长张登福介绍,“按照往年经验,示范区玉米亩产要比全县均产高出100公斤左右。”

  上午9时许,30余名专家分成10个组,分头前往陵县的三个乡镇,每组要测20个地块。记者跟随专家组组长、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张春庆教授,在东锋李村周边进行测产。

  “我们要测出样本点的行距和株距,计算出亩株数;再用亩株数乘以穗粒数和品种的千粒重,得出这亩地的理论产量。”在前往玉米地的途中,张教授介绍,“理论产量打个八五折,才是测产数据。”

  “为什么要打折?”记者问。

  “八五折是一个经验常数。”张教授笑着解释,“理论产量往往偏高,实际产量只有理论产量的85%。”

  来到玉米地,张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拿出卷尺、计算器和小本子,开始测量。测完行距,张教授带着助手们往地中间走。他说:“靠地头的玉米有边缘优势,占的营养面积大,玉米棒子也大,数据不可靠。”

  往地里走了三四米,测产组测出了株距,然后开始“数玉米”,即数出每个玉米穗上有多少排玉米粒,每排有多少粒。没多久,20个玉米穗就数完了,专家们转向另外一个地块。

  上午11点多,张教授小组测完20个地块,他们的白大褂上已经被玉米染得斑斑驳驳。专家们陆续回到县城,开始计算测产结果。

  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张登福告诉记者,虽然今年7月底8月初的大雨让陵县2万多亩玉米受涝减产,但是没涝的地大多增产。另外,今年陵县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3.5万亩,总量达到97万亩。

  临近下午1点,统计结果出炉:根据200个点的测量,陵县示范区的测产数据为每亩722.07公斤。拿到结果,张登福乐呵呵地说:“比去年的实际产量多了6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722公斤的产量不算太高,但是比普通耕地还是高很多。”张庆春教授对记者说,“普通耕地如果进行标准化改造,引入高产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示范田的产量。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秋粮生产还有很多潜力可挖。”(记者 陈灏)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
下一篇文章:明年小麦收购价每公斤涨0.2元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