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农业强省挺进
湖南进入加速度记者 刘永涛
“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将湖南农业推入快车道。记者 童迪 摄
一湖四水,沃野千里,谱写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千年田园牧歌。
“千艘云集、粮仓相比、栈库林立、米袋塞途。”早在北宋年间,“长沙米市”就已崛起。到清光绪年间,长沙的碓坊发展到500家,湘江上运米之船林立,直销汉口,再抵江浙,盛极一时。
而在今日的潇湘大地,200年前的“长沙米市”盛景正在被续写崭新的华章。“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将湖南农业推入快车道:
用只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6.3%的农业产值,养活占全国5%以上的人口。稻谷和苎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拥有农业产业化上市企业15家,为国内涉农上市公司最多的省份……
今日的湖南,农业科研人才生产力加速释放、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龙头企业冲刺资本市场千帆竞发。湖南已驶入由传统向现代、大省变强省的关键航段,已然奏响湖南农业史上的最强音。
■记者 刘永涛
【人才篇】饭是铁,人是“纲”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力因素是首要推动力。对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化转变关键期的湖南来说,发展现代农业最根本的依靠,就是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正如8月2日省委书记周强在专题调研粮油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工作时所讲:“农业的根本出路靠科技,关键在人才。”
目前,湖南拥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我国鱼类和特种水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刘筠院士、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官春云院士等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老中青结合、高素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省科技厅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省有农业科研机构263个、科研人员3000余人,拥有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一方面,还建立了以湖南农大为龙头的高等农业教育机构和覆盖全省广大农村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今年4月,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调研时,亦曾指出,农业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增强竞争力。尤其要加强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大力引进高端和适用性人才。
【科技篇】第一生产力拉动第一产业
科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十倍甚至百倍于传统的农作方式,并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创造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奇迹。1958年,全国水稻年平均亩产最高的高产田也就在400公斤左右,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则改写了这个历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三系杂交水稻到两系杂交稻,到现在的超级稻,杂交稻技术使我省大面积的水稻单产一步步迈上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台阶。
而刘筠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培育出三倍体新型鱼类湘云鲫和湘云鲤,成功解决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也为百姓饱了“口福”。
官春云院士则提出油菜优质高产育种的新方法。目前全国有超过2亿亩油菜就是种植的官春云培育的双低油菜早熟品种,改变了我国油料定价权看国外脸色的历史。
湖南农业科技研发不断取得突破,还表现在棉花、辣椒、柑橘等多个领域的杂交优势利用,长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开发了湘杂棉系列、湘研辣椒系列、湘白猪等多个自主品种系列,形成了“湘”字品牌集团优势。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运用于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目前,湖南按照“推广首席专家+创新团队+推广单位”的组织模式,积极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更大范围的农业科技战略行动已拉开序幕。今年2月20日,湖南“科技兴农富民行动”在长沙启动。
科技的力量不断彰显,使得湖南通往农业强省之路日益开阔。“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7月30日,省农业厅厅长田家贵在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透露。
【产业篇】龙头点睛,舞出一条活龙
在人才智力和科技力量的支撑下,湖南农业无异于有了腾飞的翅膀,大批企业得以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
省农科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湖南各地龙头企业瞄准市场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习惯,发展特色农业。湘东、湘中重点发展了蔬菜、时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湘北突出“湖”字特色,重点发展了稻米、优质棉花、油菜、水果、蔬菜和特种水产、水禽养殖;湘南利用“天然温室”优势,重点发展了蔬菜、时鲜瓜果、油茶、烤烟、养殖等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湘西突出“山”字特色,重点发展了草食畜禽产品、优质水果、优质名茶、反季节蔬菜、药材等。其中,就囊括了湖南粮食集团、唐人神、加加食品、大湖股份、临武鸭、克明面业、明园蜂业等数十家知名企业。
来自省乡镇企业局、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南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7家。全省共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3000多万亩,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建设基地1200多万亩。
2011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340亿元,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
【产品篇】
“湖南的”也能成为世界的
在湖南省粮食局粮油精品展示厅,陈列了全省60多家粮油龙头企业的90多种优质品牌产品。打造品牌,是湖南迈向农业强省的重要助推器。
而今,湘米品牌有金健、金霞等,以及被袁隆平院士高度评价为“超泰米”的沁香一号大米; 湘油品牌有道道全、盈成、长康、金浩等;因为有克明、裕湘,在不产小麦的湖南,已然形成面业集团军;食品加工方面,熙可食品的罐头畅销欧美多个国家,伟鸿的生猪则在港澳地区攻城拔寨。
来自省乡镇企业局的数据显示,湖南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的企业61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有15家。
【资本篇】
果然“无湘不成军”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事关“三农”,2010年更是直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
资本市场的青睐能为企业注入巨大的发展驱动力。湖南有数量最多的农业上市公司,全省7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农业股15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这里还诞生了众多的行业第一股,“中国挂面第一股”、“中国水产第一股”、“中国种业第一股”……
这里的农业产品拥有最齐全的生产阵容,米、面、油、水产、调料等行业,既有品牌上的百花齐放,也有行业上的一枝独秀。
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周清明表示,湖南涉农企业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加,本身就是走向农业强省的标志,也是增强湖南农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地位的关键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