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USDA)8月10日公布了2012年8月份的全球农产品(5.77,-0.01,-0.17%)供需报告,预测2012-2013年度全球玉米、小麦、大豆和大米的产量较上月预测值分别微调了-6.21%、-0.38%、-2.51%和-0.4%,较上一年度分别增产-3.17%,-4.65%、-10.35%、-0.39%。2012 年度开始至今,美国共有33个州的1628个县被定为受灾区,其中1496个县是干旱受灾区。截至8月5日,美国预期收成“非常差”和“差”的大豆作物所占比例升至39%,超过1988 年的受灾程度,玉米作物的这一比例上升到50%。因干旱全球粮食减产明显,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国内受影响的主要是大豆和油脂,价格将保持高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进口比例都较小,而国内大豆消费量的81%依赖进口,在全球大豆产量因干旱大幅下降导致库存消费比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国际大豆和油脂价格将保持高位,而国内油脂价格也将受外盘影响水涨船高。
一般而言,因农产品减产导致的价格上涨引起通胀概率较小。虽然历史上我国每一轮通货膨胀都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直观上农产品价格是推动通胀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主要是由于总需求拉动。通胀分为“成本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食品价格上升是一种成本推动型通胀——商品和其他进口品价格的提高将会转化为最终产品的价格上升。但是这种传导机制取决于制造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链条之间成本下移的能力。目前来看,经济环境和企业竞争环境并不支持公司之间的价格传导。
虽然美国直接受到多种主要农产品减产导致的价格上涨,但是其正在经历的食品通胀实际温和很多。美国农业部预计明年的水果和蔬菜价格将增长2-3%,同时牛肉价格也将快速上升。但是最广泛反映美国通胀水平的CPI指数日前正在低位运行,6月份CPI数值低于2%。
当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者,由于他们的支出中食品占比更大,感受到农产品上涨的压力也就大,但是考虑到我国除大豆以外的主要大类农产品进口比例很少,不会受到国际粮价上涨影响,整体上因为美国农产品减产而对我国产生的通胀压力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