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13日电(陈健、姚永亮)今年45岁的四川青神县农民宋美湖,因幼年时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但他靠自己一双灵巧的手编织竹编艺术品,不仅“编”出了自己的楼房、门市、厂房,还创办了竹艺公司,带领几十名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妇女从事竹编生产,年创产值500多万元。
市场上,一根竹子仅能卖10元左右。但四川青神县农民把竹子加工成又薄又细的竹丝后,再编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一幅作品能卖到上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青神竹编”始于战国时期,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传承与发展,“青神竹编”创造性地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逐步实现传统手工艺、竹篾特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三大类八大系列3000多种产品。
2009年,“青神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神县也因此成为国际竹藤组织确定的国际竹编手工艺培训基地。
在今天的青神县,已有3万户、6000余名农民像宋美湖一样从事竹编生产,年人均收入达3万多元。2011年,青神竹编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目前,青神竹编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把竹编产业做强做大,带动更多的农户通过竹编增收致富,青神县依托竹编品牌优势和基础,实施竹编产业强县战略。根据相关规划,到2016年,青神县将初步形成现代竹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以竹编文化为核心的国家4A级景区,竹编产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