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亩产1000公斤 攻关推广看广东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6月14日    关注度:     【字体:

 看点

  此次签约后,有关方面将组成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小组,发挥区域及“产学研企”结合的优势,通过育种、栽培和肥料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广东将在多个水稻高产示范点、华农本校甚至普通农户的稻田中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试验,为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提供配套技术支持。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正在攻克的世界性难题。未来,广东将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昨日,华南农业大学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葛林美(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三方合作攻关项目签约仪式。据悉,广东将作为超级稻的攻关基地之一,在育种、栽培、配套技术等方面作贡献。

  超级杂交稻呼之欲出

  去年9月,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湖南隆回取得了亩产平均单产926.6公斤的突破。“这意味着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目标的实现”,袁隆平院士的“副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教授告诉记者。科学家总是勇攀高峰,袁隆平团队于是将目标进一步瞄向了亩产1000公斤,然而这并不容易。

  “超级杂交水稻不能仅仅停留在试验田中,要大规模推广,必须要有综合配套。”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主任陈志强教授表示,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为全国稻作科学家提出了共同的目标,但在推广中还有很多难题。比如,在台风多发的广东,水稻抗倒伏问题十分突出;另外,要实现超高产,配套技术、肥料等必不可少。

  据悉,此次签约后,三方将组成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小组,发挥区域及“产学研企”结合的优势,通过育种、栽培和肥料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提高先进配套技术的集成度,形成具有广东区域特色“良种+良法”技术体系,为袁院士提出的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攻关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提供多学科集成的技术物化平台及跨省域产学研联合的科技攻关新模式。

  陈志强表示,广东将在多个水稻高产示范点、华农本校甚至普通农户的稻田中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试验,为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项目目标提供配套技术支持。

推广应用面临难题

  “尽管超级杂交水稻亩产不断取得突破,但实际生产中还有一定产量差距。”据马国辉介绍,目前在湖南,中稻亩产量可以达到700公斤,早稻和晚稻分别可以达到410和550公斤。造成产量差距的原因何在?马国辉认为,配套技术的研究跟不上杂交稻种子的研究,另外,由于成本等原因,超级杂交稻很难在普通农户中推广应用。

  除了技术,粮食增产的难点还有社会原因。陈志强认为,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耕地不断让位给建设用地,以广东为例,城市周边的高肥力土地大量流失,变成了房地产用地,目前2/3以上都是中低产田。同时,马国辉还指出,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科学种田在很多农村根本做不到,“以前有种说法,农村是‘386199部队’,现在只有‘99’部队在耕田”。

  “如果每个农户能增产50公斤,对于中国粮食总量的增加也是意义重大的。”马国辉认为,我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总量需求依然急迫,只有充分运用现代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陈志强也认为,在粮食安全问题突出的背景下,超级杂交水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专家建言改善补贴政策

  近年来,杂交水稻技术在惠及亿万人的同时,也不乏质疑的声音。

  有机食品是当今人们十分推崇的理念,这是不是意味着杂交水稻也要排除在外?“优质和高产并不矛盾。”马国辉说,从育种角度来讲,现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启动了优质稻研究,广东会在优质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农业部的优质稻标准,目前培育的超级水稻已达到各项指标,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营养的需求。”

  去年,国家专门颁布“限价令”,抑制杂交水稻种子涨价。有人指出,不断攀升的杂交稻种子价格,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负担,而农产品涨价又加剧了通货膨胀。

  “我们和农民是一条心。”面对杂交稻种子成本和栽培成本不断上涨,农民耕种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马国辉极力反对将种子高价卖给农民,“因为价格的攀升必然阻碍新技术的推广。作为技术研究者,我们希望国家能改变惠农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对耕户的补贴。”陈志强认为,粮食增产不能靠“小打小闹”,还要“推广农业合作社,通过提高耕作的机械化程度,发挥大耕户的规模效益”。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辽宁省开原市玉米价格稳定 降雨利好玉米生长
下一篇文章:中国首度进口美国有机小麦 化身高端婴儿食品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