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旺季茄子1毛钱1斤,如果晒成茄子干,能卖到10元钱。加工1斤茄子干需要18斤鲜茄子,加上人工费、电费等总共不超过4元钱,1斤茄子干能赚到6元钱,如果生产黄瓜干效益就更高了,纯利润可高达3倍以上。”德惠市布海镇长山村长山党员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郭太一,算起干菜的经济效益如数家珍。
“以往每到蔬菜旺季,尤其是丰收年景,蔬菜价格跌得吓人,有的菜卖1毛钱,有的不到1毛钱,有的甚至白白扔掉,菜农赔本赚吆喝,看了真让人揪心。”郭太一说,现如今象这样的“丰收烦恼”早已不存在了。我们村在布海镇政府的支持下,长山党员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投资50万元,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干菜加工厂,购置了切片机、烘干机、包装机等加工设备,专门从事干菜加工。
德惠市布海镇是远近闻名的“瓜菜之乡”,瓜菜面积达5000公顷,年产蔬菜近30万吨。郭太一的干菜加工厂在蔬菜旺季,从菜农手中收购不好卖蔬菜,切成片烘干后加工成干菜产品储存起来,等到价位合理时,就把这些干菜推向市场,通过这种错位、错时经营,既解决了菜农“卖菜难”问题,也回避了“赔本赚吆喝”尴尬,并且进一步拓宽了菜农增收致富的渠道,同时,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是一举多得好出路。
为更大提升干菜产品的附加值,今年春节他们把干菜打包成礼品盒,将豆角干、茄子干、黄瓜干、萝卜干等几种干菜产品分类包装,装在精美的礼品盒内进行销售。“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吃腻了大鱼大肉,过年了,买几盒干菜大礼包,自己享用或馈赠亲友,既绿色又时尚,很受城里人的欢迎。” 郭太一高兴地说,经过包装后的干菜产品,每个礼品盒装有二斤干菜能卖到100元钱,身价更是翻了五、六倍。郭太一告诉记者,他们将干菜产品注册了“蔬乡门第”品牌,已经发往上海一家超市进行试销,如果打开上海市场,今年将计划投资30万元,建一个200平方米的冷库,干菜加工厂由打时间差的季节性生产变为全年长期性发展,扩大生产规模,让布海镇“瓜菜之乡”的瓜菜真正名扬天下。
从事干菜生产18年,素有“干菜大王”美誉的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办事处小泉沟村村民吕恩英,目前,“吕恩英”牌干菜生产基地,每年干菜加工生产能力达220吨,她的干菜产品土豆干、豆角丝、茄子干、黄瓜干、萝卜干、辣椒干,干白菜,甜菜樱等,不但在长春、吉林、德惠等当地销售,还远销浙江、辽宁、天津等大城市,受到普遍好评。并且带动就业200余人,拉动全村户均增收2500元,年创产值350万元。
“猪肉炖粉条”是东北名菜,全国有名。将土豆加工成粉条,粉丝、粉面子,是德惠市农民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又一亮点。“100斤土豆能出12斤粉条,我们用的土豆原料是农民不吃、市场不要的小土豆梨儿,成本很低,100斤土豆也就10元钱,但是这种土豆出粉量很高,按照1斤粉条市场价格6元来算,100斤土豆生产的粉条能卖到72元,除去全部费用,利润十分可观。”
德惠市大房身镇东胜堂村粉房老板武修义告诉记者。武老板粉房年生产加工土豆20万斤,该镇象他这样的粉房有5家之多,深加工土豆100万斤以上。“我们农村人生产的粉条,不骗人、真材实料、价格实在,营养丰富、口感好、有嚼头,不但当地人喜欢吃,就是来德惠的外地人也要把它当成东北特产带回几捆,赠送给亲朋好友,粉条不愁没销路。”武修义对粉条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德惠市,农村粉房加工粉条是多年的传统工艺,广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在德惠市政府的积极扶持下,全市加工能力在20万斤以上的粉房有20多家,已形成了以土豆深加工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德惠市农民自身实施的农产品深加工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该市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才是真正的“大刀阔斧”。德惠市作为全国县级首家的“中国食品名城”,近年来,坚持以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为方向,坚持“以食品产业发展推动名城建设,以名城建设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扩大食品工业的发展规模。
德惠市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570余户,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已有近十户企业在德惠投资兴业。共开发优质鸡肉、猪肉、牛肉、色拉油、精制米、瓜菜、白酒、休闲食品等近百个系列上千种产品,主要以鸡肉制品、牛肉制品、稻米深加工、猪肉制品、休闲食品、玉米深加工、大豆深加工、酒业等龙型企业为主导,构筑起了具有初具规模的食品加工产业群体,形成了粮食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果蔬加工等覆盖全市的食品加工体系。
农产品深加工占有相当比例,玉米年深加工能力达90万吨,水稻40万吨、大豆5万吨、蔬菜40万吨。“在食品工业的强势拉动下,经济总量扩张了,产业结构优化了,县乡财力增强了,我市食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260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3.4亿元,食品工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8%以上,成为县域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德惠市委书记张德祥说。(田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