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我国近海渔业陷入无鱼可捕困境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2月07日    关注度:     【字体:

 

  “海洋牧场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可持续发展,这就要保证生态生命的可持续,投入养海是必须的。”吴厚刚一直在企业推行他的可持续的“耕海养海”理念,他称,这是对大自然的“孝敬”。

  文/张友长、高雪梅

  中国“蓝色国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四大传统渔场,渔民们为何还要舍近求远,甚至冒险到远海捕鱼呢?

  “渔陷”重围

  “出海去撒网、归来鱼满仓”的渔歌,对中国渔民来说,已成渐行渐远的记忆。现今,从辽宁到山东,从江浙再到两广,沿海各地纷纷出现“近海无鱼可打”的尴尬,中国近海渔业已深陷困境。

  以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为例,这个以盛产大黄鱼而驰名的渔场,如今已经难觅大黄鱼的踪影,由于过度捕捞,舟山传统渔场已难以形成渔汛,迫使当地渔民的捕捞越走越远。渤海渔场的遭遇类似。10年前,这里随便一捞就能捞上100多种鱼类;10年后,很多鱼种已经渐渐消失。而在海南,当地渔民甚至用“守株待鱼”来形容生存的艰难。

  不仅如此,“掠夺式”的捕捞让鱼子鱼孙都“难逃一劫”。海洋专家周遒麟说,将东海现有的渔船都动员起来进行捕捞,只需两周,就可将整个东海渔业资源捕捞一空。

  而中国近海快速的工业化发展亦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导致鱼类无法生存。国家海洋局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管辖海域有4.8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即严重污染海域),较上一年增加了62%,其中黄海和东海的污染水域增加最多。

  在这种背景下,让开发与保护并存,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样本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曾表示,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首先要有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这个理念下利用科技突破来驱动,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海洋发展模式。

  事实上,一些渔业企业已经开始了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在2011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一家渔业公司作为16家“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军者”典范企业之一,成为世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样板。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先生给这家企业掌门人发来亲笔信,称他们是“真正的全球公民企业展现出来的楷模典范”。

  这家企业便是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

  獐子岛原本是一个岛屿的名字,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距离大连陆地有100多公里,地处北纬39度。这里的海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海水清洁,水温、流速、盐度、饵料等条件非常适合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等海洋珍品的生长,是海上的“天然粮仓”。今天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从1958年的獐子岛镇集体经济发展而来,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小镇上的15000名居民就是公司的大股东。

  大海是獐子岛人赖以生存的资源,他们对海洋生态很早就有深刻认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就提出“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理念,开始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努力:镇上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岛上居民污水实行专业定点排放;居民不养家禽,生活垃圾经过压缩后被转移到岛外掩埋;岛上30多年前就实行封山育林;风力发电、海水集中供暖、太阳能路灯等低碳环保项目在岛上都已实施。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獐子岛无所不用其极。每天出海作业的船和海上监控的船必须同时清理海上垃圾,企业对此进行有偿回收;獐子岛的作业船要全部换成玻璃钢的,企业正在陆续更换掉高能耗的木船和金属船;中科院北黄海海上监测系统设在獐子岛,用科技的力量监控和保护生态环境;他们请世界知名第三方检验机构SGS做虾夷、扇贝的碳标签认证,计算一只扇贝的一生中,吸收和排放多少碳……

  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厚刚表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个企业应有的担当,应尽的责任。我们不能说胸怀全球,但起码要善待脚下的这片土地,要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子孙,也要对得起当下的消费者。我们决不能做破坏生态的事,这是我们的底线。”

  对可持续理念的坚守,让獐子岛放弃了很多利益,但仍实现了可观的商业效益和良好口碑。200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2009年15亿元,2010年22.6亿元,2011年的目标是30亿元。由于獐子岛的理念得到了全球客户的认可,近几年,收入每年递增30%以上,利润增长达到50%。

  变“吃海”为“养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在海洋资源不够丰富的时候,“养海”则成为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971年日本在海洋开发审议会上,第一次提出海洋牧场(Marine Ranching)的构想。所谓海洋牧场,就是在某一海域内,采用一整套规模化的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如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厂,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全自动投喂饲料装置,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等),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二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1977—1987年,日本用十年时间实施“海洋牧场”计划,并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日本水产厅还制订了“栽培渔业”长远发展规划,其核心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电子学等先进技术,在近海建立“海洋牧场”,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养)和吸引自然鱼群,使得鱼群在海洋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不只是日本,世界海洋发达国家都一直在探索研究海洋牧场建设,美国、挪威、西班牙、法国、韩国等均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振兴海洋渔业经济的战略对策。

  中科院院士、已故的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多年前就提出“牧养”理论,他把水产业发展趋向分为三个阶段:捕捞、农耕(养殖)和牧养。而随着水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牧养已经成为势在必行之举。

  中国的海洋牧场建设起源于獐子岛。上世纪80年代初,黄海海域的长山列岛引进了先进的虾夷扇贝的繁育增养殖技术,尝试底播增殖,将人工培育的虾夷扇贝品种放养到海底,获得成功。1987年,这项技术在长山列岛所辖的獐子岛开始了规模化推广,獐子岛建成了虾夷扇贝苗种场,培育的苗种在獐子岛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底播。随着这一技术在獐子岛的实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獐子岛开始启动了海洋牧场建设。按照海洋牧场建设的科学要求,他们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进行海底绿化,发展生态化、可持续的海洋养殖产业。

  经过了20多年的实践,獐子岛集团基本已经建立起规模化、世界级、标准的海洋牧场。目前,獐子岛海洋牧场已经开发的海洋面积突破2000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大连市区的面积。

  “‘海洋牧场’更加注重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改善。在这里,各类海洋生物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张秀梅说,人工鱼礁在海底形成突起物,从而形成上升水流,带来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能促进浮游生物增多,进一步满足鱼虾类的生存需要,这样能量一级级传递,就可以完成一个食物链条;这些礁体还可以吸引大量的海洋生物自然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可以迅速增殖,保护了珍稀的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海洋牧场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可持续发展,这就要保证生态生命的可持续,投入养海是必须的。”吴厚刚一直在企业推行他的可持续的“耕海养海”理念,他称,这是对大自然的“孝敬”。

  如今,变“吃海”为“养海”的理念已越来越得到重视。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把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沿海沿湖地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增殖放流的支持力度。广东、海南、辽宁等省积极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渔礁和人工殖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加大海洋牧场建设也已在各海洋资源丰富地区形成共识。2010年,《三亚市近海海洋牧场规划》通过,三亚将在海棠湾、大东海、东岛、西岛、亚龙湾等近海海域建设8个“海洋牧场”。同时,既2010年国家将山东、浙江、广东三省作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后,山东也正在大力推进“国家半岛海洋牧场”建设。

  而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已经写入《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并提出,到“十二五”末,海洋牧场规模将达到500万立方米。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监测发布: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下一篇文章:商务部监测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回落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