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
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
日前,农业部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农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
具体发展目标为: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取得明显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显著加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全国沼气用户占适宜农户的50%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快速增加,植物新品种权年度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1万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培养2500万名职业农民,培育50万名农业规模生产主体和经营服务组织带头人。科技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建设30个以上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70个以上的专业性(区域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200个以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生物育种“挑大梁”
“种业是农业的根基。如果再不重视种业,农业的发展将无以为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科技成为今年农业的聚焦点,而生物育种将成为农业科技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还是依赖进口。专家表示,与种业强国相比,我国农作物种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多小散,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突出。目前,我国持证种子经营企业多达8700余家,99%没有研发能力,前10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3%。而且公司销售额也不算很大,研发能力极弱。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粮食产量的增加,一靠政策,二靠基础设施建设,三靠科技,科技主要是种业。据悉,“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支持规模大、实力强、生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资源,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形式展开生物育种研发。
链接
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政策重点
我国农业要摆脱资源等要素制约,实现高起点的新突破,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进步。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69亿元,支持开展农业领域科研工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90亿元,支持各地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安排74亿元,支持农业科技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在政策扶持上,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支持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特别是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加强种子资源保护,提升种子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加速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育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