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猪肉"激增是喜还是忧
中国江苏网11月7日讯 1个集装箱,装载25吨猪肉,价格约两三万美元……从美国漂洋过海而来的猪肉集装箱,近几个月成了江苏南京口岸和张家港口岸增长最快的货种之一。数据显示,作为生猪大省的江苏,今年以来出现了“洋猪肉”进口猛增的新动向。
进口激增,只缘价格远低于我们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江苏口岸累计进口鲜、冷、冻猪肉1.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9倍。其中自美国进口1.5万吨,增加5.6倍,占同期江苏口岸猪肉进口总量的93.8%。
而在今年前7个月,江苏口岸猪肉月进口量基本在1000吨上下,8月份进口骤然增至4319吨,9月为3835吨。与此同时,自3月份以来江苏口岸猪肉进口均价呈现逐月上涨态势,9月为每吨1864美元,同比上涨1.3倍,环比上涨3.9%。
作为生猪大省,江苏年产生猪250多万吨,基本能实现自给有余,还外调至上海、浙江等地,虽然也从外省调运生猪,但总体来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为什么今年会出现大量进口“洋猪肉”的情形?
“现在中国猪肉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这就使得进口洋猪肉有了较大利润空间。”省农委畜牧兽医局最新监测显示,我省猪肉价格虽然自9月5日开始回落,已连续下跌两个月,目前价格为每公斤27.44元;生猪价格也连续两个月下跌,回落更为明显,目前为每公斤16.88元。但南京海关数据显示,江苏口岸9月份最贵时,进口猪肉到岸均价折合人民币约每公斤12.1元,即便加上相关税费,仍远低于国内猪肉价格。
南京检验检疫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王成龙分析说,成本的居高不下使部分国内肉制品企业转向价格更有优势的进口猪肉。南京海关的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今年前3季度,江苏口岸猪肉进口以民营企业为主,进口猪肉1.5万吨,增加6.8倍,占同期江苏口岸猪肉进口总量的93.8%。
人家养猪成本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泰兴市清源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着一家万头猪场。总经理朱林生介绍,美国一头100公斤左右生猪,售价换算成人民币大约在1000元。而今年价格最高时,一头国产百公斤生猪要卖到2000元,现在价格有所回落,但也保持在1800元。
“为什么美国猪便宜?这主要在于国外养殖成本低,尤其是饲料成本相比国内要低得多。”朱林生告诉记者,美国是玉米和大豆主产国,每年大量出口到中国,而这些饲料到了中国价格就高了。以他自己的养殖场为例,现在生猪价格每公斤18元左右,其中养殖成本就有近14元。而有资料显示,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为每公斤8-10元。“我们一头100公斤生猪,能纯赚三四百元就很不错了,一般养殖户根本赚不到这么多。”
另一方面,国外规模化养殖水平比我国高。“在美国,饲料厂、养殖场、加工厂一般是三位一体,相互参股,各参股30%。当某一环节成本高时,相互分摊一下即可消化,保证总体价格的稳定。”而国内整个“猪”产业并未连成一体,上一环节的高价往往延伸导致下一环节的更高价,最后叠加累积到消费终端,只能是“贵上加贵”。
“洋猪肉”带给我们多重思考
生猪大省“洋猪肉”激增,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虽说进口量猛增,但从当前看,其对于全省的总消费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省农委相关人士认为,“洋猪肉”来了并不可怕,因为我省也是生猪消费大省,平均每人每年消费20公斤。按全省7800万人口算,全年生猪消费量约为156万吨。
事实上,本轮“洋猪肉”大量进入的情形,并非江苏独有。而且放眼全球,不少生猪生产国正纷纷将目光锁定中国,仅10月底至11月初,就有墨西哥、芬兰等国先后组团来华开展“猪肉贸易之旅”。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中国农业已经到了必须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购买力增强,需求弹性减小,要想稳定国家经济、保障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猪肉出现周期性波动和严重疫情,出现较大的供需缺口的时候,适度进口猪肉是必要的。
而朱林生以为,猪肉进口渠道畅通了,它应该给予国内市场一个警示,即随着人力、饲料、土地成本提高,国内管理水平倘不尽快跟上,将来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进口猪肉代替国内养殖,那么必然会对国内养殖户带来冲击。
一些农业工作者认为,目前对洋猪肉大量进入作喜忧判断,还为时过早,但科学地把控进口行为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阜宁县林牧局副局长刘满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进口猪肉价格低,国家进口猪肉有平抑肉价的考虑。但对于进口的总量而言,还应有一个长期的考虑。“这个总量控制的标准就在于恰当把握猪肉价格平稳程度,既能让市民吃肉无忧,又能维护养殖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