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粮食连年增产 粮价为何还涨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01日    关注度:     【字体: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但粮食丰收了,粮价为何还上涨?

    大家关注到,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增产的同时,粮食价格保持了持续多年上涨曲线,与2003年相比,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即农民销售粮食价格)累计上涨了81.1%,粮食消费价格累计上涨了76.8%。今年我国粮食有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但是粮食价格比去年仍呈上升趋势。为什么会出现粮食多年增产而粮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呢?我国的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粮食涨价与增产并行的缘由确实值得探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产量与粮价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通常在粮食产量没有显著波动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对粮价的影响极不显著;只有在粮食产量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才会显著地冲击粮食市场,引起粮价的波动。自200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业税,不断增加粮食补贴,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执行托市收购政策,粮食生产总体上保持稳定增产态势,年际间粮食总产量增产幅度变化相对较小,粮食连年增产没有带来粮价下跌的情形。

    那么粮价持续上涨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从影响粮食价格的微观供给因素来看,成本推动是粮价上涨的最重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但优质种子和化学投入物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以及专业化生产替代分散小农户生产越来越普遍。近些年来,农业生产资料及其要素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从2003年到2009年,我国生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种子和化肥代表的可变投入物单位价格以及雇工工价和土地租金价格等上涨幅度较大,最低涨幅接近90%,最高涨幅约185%。而同期我国生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平均销售价格由1.1元/公斤上升到1.8元/公斤,仅上涨61.9%。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地低于粮食生产中一些主要投入物及其要素价格的上涨幅度。

    再从影响粮食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来看,近年来货币流动性充裕,为粮价上涨提供了必要条件。货币供给虽然不是粮价上涨的充分条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和粮价波动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的极端情形下,往往会诱发滞后的粮价过快上涨。加之国家持续提高粮食托市价格,强化了粮食生产者、加工商和经营者对粮价上涨的预期。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虽然没有带来粮食价格绝对水平的稳定,但是避免了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和一些恶性粮食安全事件的出现,成效明显。近些年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明显地低于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即使是在国内市场,近些年来的粮食价格波动幅度也明显地低于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可以设想,我国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连续多年丰收,近两年国内粮价将在成本上升、投机推动等因素作用下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上涨并且不可避免地随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对稳定我国物价总水平将构成更大的威胁。

    在连年增产的情况下,粮价适度上涨、保持合理水平,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有效供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如果人为地短期压抑粮价,恶化种粮比较效益,必然会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后果是出现严重的国内粮食产需缺口,造成粮价暴涨。

    今后,为了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消费的需要,减缓粮食成本上升最终转嫁给消费者,保护粮农合理收益,完善我国粮食政策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促进粮价合理上涨,让消费者在收入提高的同时负担一部分上升的成本;不断增加粮农补贴,稳定改善粮农比较效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庐江规划在所辖巢湖湖区打造水生蔬菜园 面积3万亩
下一篇文章:黄陵县强化粮食监督检查确保民生安全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