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几台割晒机在收获水稻。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编者按 “今年将迎来第八个丰收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表示。
中秋节过后,中国粮食“八连增”的喜讯愈加明朗:农业部最新农情调查显示,全国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11000亿斤,连续8年增产,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美欧债务危机未止的背景下,中国粮食再次大丰收意味着什么?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就此,本刊记者进行了调查。
四大因素促成粮食八连增
稻香弥漫,遍地金黄,沈阳市苏家屯区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内一片丰收景象。示范区高级农艺师赵成全说:“国家给予了补助资金,在生产过程中又全面推广工厂化育秧、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技术,亩产超过700公斤不成问题!”
粮食八连增的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政府立足于保障粮食供给,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位,高度重视。
在此基础上,政策、科技、投入和市场机制的有效推动等,成为粮食实现丰收的关键因素。
首先是政策支持和投入的增加,使粮食增产效果明显。
今年年初,中央首次发布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一号文件,以稳定农业和粮食生产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在各省相继启动,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此外,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各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完善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总规模达到1406亿元,比去年增加了十分之一以上。这些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其次是科技扶持和市场推动等,也为推动粮食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提高部分品种的最低收购价,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推动落实高产技术措施等,则为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今年,尽管部分地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灾情,但是各级政府抗灾救灾措施扎实有效,做到了科学防灾、主动避灾、有序抗灾、高效救灾。今年以来,农业部先后派出90多个工作组和专家组,驻村蹲点帮助农民落实科学减灾措施,有效地将粮食的因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粮价是百价之基
一段时期以来,以食品类商品等为代表的物价一直高位运行,对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CPI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7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4.38个百分点。管理好通胀预期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今年粮食再次大丰收,能否对抑制CPI发挥作用?
“目前玉米价格达到每吨2460元左右,直接影响毛猪价格,每出栏一头猪,顶多挣四五百元钱。”大连市友兰种猪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于谨文等人认为,稳定粮食供应和价格,将有利于畜牧业等下游产业稳定价格。
据韩长赋介绍,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相伴而来,粮价持续上涨。中国粮价虽然也在上涨,但由于连年丰收,上涨幅度远低于国际水平;粮食政策的成功,使得中国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1%的人口,保障了13.4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就中长期而言,成本上升、外部输入因素对中国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会存在。据记者了解,国际上资源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在8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的同比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6.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7%,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认为,就中长期而言中国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会存在,还需要依靠结构调整和必要的财政政策加以应对。要关注当前食品价格压力减缓的趋势,谨防其再次反弹。
粮食丰收助力软着陆
“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足则天下安”,经济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粮食丰收对今年的经济运行无疑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
长期致力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告诉记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再度获得大丰收,既是中国有能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体现,也为改善宏观调控环境、防止经济硬着陆提供了一个有力支撑。”
秋粮丰收无疑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食品涨价预期,为物价逐步趋稳回落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温福认为,粮食生产和供应的稳定,对于本国经济安全至为重要,所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例如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农业生产成本高,但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性政策,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生产长期保持稳定,大米自给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经历过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意识到,只有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才能保持物价以及食品价格的稳定,才能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次会议时表示,要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之间寻找平衡点,绝对不可忽视稳定粮食生产。
韩长赋表示,粮食丰收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为调节世界粮食供求关系作出了贡献。“去年中国谷物净进口量只有90亿斤,占全国谷物总产量和全球谷物贸易量比例都非常小。”
有关专家表示,由于消费结构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未来粮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所以对于粮食生产始终不能掉以轻心。(《半月谈》2011年第19期,记者 石庆伟 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