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今年粮食总产将达1.1万亿斤 为世界注入强心剂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10月08日    关注度:     【字体:

 “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有望实现‘八连增’。”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今年的粮食生产形势,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信心颇足。

  当然,这种信心来自于数据的支撑——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6日,全国秋粮已收获3.2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27.6%。从主产区实打实割和专家田间测产情况看,秋粮单产有望高于上年;加之面积增加900多万亩,秋粮增产已成定局。今年夏粮已增产62.4亿斤,早稻已增产28.5亿斤,加上秋粮增产,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8年增产。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粮食的再次增产,不仅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加了一道安全闸,更为重要的是,为世界的粮食安全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北方冬麦区发生冬春连旱,长江流域发生旱涝急转的灾害,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今年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相当严重,在此情况下,粮食为何仍保持增产势头?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陈晓华用这句老话来概括。他表示,政策有力、抗灾有效、科技到位、天道酬勤,是今年大灾之下夺得丰收的主要原因。

  陈晓华介绍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000万亩,其中高产作物(水稻、玉米)比重比较大。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单产比最高的2009年高出4.9公斤/亩,早稻平均亩产比2009年也高1公斤,秋粮的单产水平也会提高。

  此外,今年和往年比,夏粮、早稻和秋粮都继续增产,这是多少年都少有的。全国实现均衡的增产,除西南地区、受灾地区因灾减产外,全国其他地区都是增长的态势,东北地区的增产预计占全国粮食增产的七成以上。

   - 粮价呈温和上升态势

  不过,一个现实是,粮食丰收了,但价格仍呈上涨态势,原因何在?

  “这一轮粮食价格的温和上升,主要不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产生的,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构成。”陈晓华用“温和上升”来描述现在的粮价态势。

  他分析,首先是成本推动,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显示,从2004年到2010年,粮食三大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的生产成本分别提高了10.4%、10%和10.3%,这些年的粮食生产成本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是农产品(13.56,-0.28,-2.02%)价格上涨的内在动力。

  从外部因素来看,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也影响着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变化。2008年和2010年,国际市场的粮价普遍上涨,涨幅远远高出国内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而且这些年流动性增加、投机炒作冲动的增强,也提升了人们对涨价的预期。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的变动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一些农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这对农产品价格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陈晓华强调,“对粮食的价格,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要稳步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保持粮价的基本稳定。”

  - 有能力稳定农产品价格

  除粮价外,猪价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备受关注。

  对此,陈晓华表示,农产品的价格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其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或者说温和的上涨,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来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会对少数低收入者带来生活的压力。所以,应该建立相应的补贴制度,来解决这样的问题。”陈晓华表示,从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是有能力的、有保证的,同时也要看到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也是存在的。

  谈及未来趋势,他表示,由于成本的增加,粮食价格还会温和上涨,但上涨空间非常有限;蔬菜价格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畜产品价格在目前高位运行一段以后会逐步回落,水产品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龙岩永定堂堡:特色农业“精彩纷呈”
下一篇文章:合肥市“三种模式”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