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国内种业的改革之年。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产业的重点细分行业,种业始终是市场追随的热点。9月25日正式施行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下称《种子管理办法》)将拉开种子行业强制性洗牌的大幕,使业界对我国诞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充满了期待。而在此之前,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种业政策明确提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以及结构改善的目标,同时强调要建立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化育种体系。
研究分析人士预计,在多项促进种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后,未来2—3年,种子行业将掀起资源整合风暴。“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将在行业秩序重建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及资源整合机会,预计我国种业销售规模2—3年内将从500亿元提高到800亿元。⊙记者 王文嫣 ○编辑 王晓华
1 门槛提高 这次洗牌动真格
九月初,在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安徽合肥街头,随处可见种业公司的招牌,有的挂在高层住宅楼外墙,有的挂在自建楼房的楼顶。就算在经济型酒店内也会遇到正在举办推介活动的种业公司,以上情形直观地反映出了我国种业的现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有种子生产企业8700余家,种子零售商则超过10万家,呈现“低、小、散、乱”的状态。
丰乐种业有关人士透露,由于行业过于分散,以该公司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为例,尽管市场占有率第一,但也只是在这一细分市场占了区区15%的市场份额,而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整个杂交水稻市场只占3成,强势品种的影响力很有限。
少则一年多则三年,种业市场或将发生根本的转变。即将施行的《种子管理办法》将杂交水稻和玉米种子的生产和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从原来规定的500万元提高到3000万元;将“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3000万元提高到1亿元,而且“育繁推”种子企业的经营许可证由省农业部门审核资质,农业部核发。这意味着注册资本无法达到要求的种子企业将在现有许可证到期后被强制性淘汰。与此同时,对种业龙头企业的评定更为严格。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仅有200多家,而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仅有100多家。此次出台的《种子管理办法》强制力度很大,预计超过九成的中小种子企业被淘汰。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的负责人透露,该省符合原注册资本规定的杂交种子经营企业大约有100多家,常规种子经营企业50家左右,目前业内对《种子管理办法》持观望态度。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当一部分种子经营者都不会甘心出局,因此预计未来2—3年将会是行业兼并重组的高峰期。种子储备周期长达3—5年,如果种子企业依靠自身经营发展,将面临产品单一、市场份额小等各种局限。就现在的市场来看,种子企业已经到了必须向外扩张的阶段,“资源整合将是超大型种业集团的必行之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近日,荃银高科公告使用IPO超募资金2348万元溢价受让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54.05%的股权,俨然成为行业整合的开路先锋。作为回报,铁研种业发起人铁岭农科院承诺将继续在新品种研发方面支持铁研种业发展,2011年—2021年期间,铁岭农科院争取为铁研种业提供20个玉米新品种(其中国审品种4个),荃银高科由此将完成玉米产业布局的关键步骤。事实上,该公司上市以来经历多次并购,大力扩张,子公司数量由上市前的1家变成目前的7家,通过收购其他种业公司对水稻品种进行了快速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