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日媒称全世界生猪量约一半在中国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09月07日    关注度:     【字体:

 日本《朝日新闻》9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猪开始动摇世界经济》 全世界生猪量(约10亿头)约一半在中国。随着居民生活日益富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猪肉消费量不断增加,成为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一个原因。为缓和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中国政府正采取措施增加猪肉产量。饲料消费量的增加给世界粮食价格带来影响。总而言之,中国猪将动摇世界经济。

  猪肉价格推高通胀

  位于北京郊区的“九牧养猪专业合作社”的一角,一群淡粉色的小猪依偎在一起打瞌睡。

  29家农户组成合作社共饲养了2万头猪。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猪肉消费量不断增加,每头猪的价格由600元人民币涨至2100元人民币。

  但农户们无法对此沾沾自喜。这家合作社负责人表示:“猪肉价格上涨,饲料和燃料的价格也随之上涨,人力成本也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

  这家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玉米等主要饲料的价格在4年内上涨至原来的3倍,雇用人员的起始工资增长了1倍。由于北京物价较高,这家合作社打算搬迁至河北省和内蒙古自冶区,计划在5年内建成拥有10万头生猪的“养猪企业”。

  中国人多食用猪肉,猪肉产量近5年内增加了10%以上。鸡肉和牛肉产量仅分别为猪肉的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

  中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了6.5%,创下2008年6月以夹的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了近60%,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贡献了1.5个百分点。

  应对措施收效甚缓

  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猪肉价格飞涨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物价水平过高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中国政府开始着力采取对策。

  中国政府7月宣布投入25亿元人民币,扩大养猪场规模并改良生猪品种。中国政府还表示从储备中拿出一部分增加冷冻猪肉的供应,还计划从美国进口猪肉。除此之外,为提高生产效率,中国政府还推出了引进外资、改善物流和推进规模化生产等方法。

  然而,由于这些措施不会立即生效。中国养猪农户多开展小规模养殖,随着成本不断提高,一些农广迫于压力开始放弃养猪。对“粮食安全”十分敏感的中国政府也无法一下子增加进口。猪肉价格飞涨之势无法得到控制。

  中国物价变动周期以前约为3年。具体而言,猪肉价格上涨迫使中国政府推进猪肉主产。随着猪肉产量逐渐增加,猪肉价格开始下降。在价格和疫病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不少农户放弃养猪。猪肉市场再次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猪肉价格再次上涨。但猪肉价洛的动向已影响到物价整体水平,以往的变化周期可能有所改变。由于饲料和燃料国际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大幅提高,不少人认为,猪肉价格可能无法像以往那样呈现周期性变化。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8月下旬指出,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市场有关人士预测,8月份CPI增长率仍将保持在6%左右。

  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胃囊”。

  “九牧养猪专业合作社”为提高生猪品质从荷兰等欧美国家进口种猪。种猪价格在几年时间内上涨了60%。据称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来自中国的问价增多。

  生猪量的增加推高了世界粮食价格。

  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急剧增长,由2008年的5万吨增至2010年的157万吨。据北京一家贸易公司预测,中国的玉米进口量2011年将增至500万吨,2015年增至1000万吨。

  中国国内玉米产量为177亿吨,相比之下其进口量并不多。不过有关人士指出,中国今后的动向和未来预期将成为关注焦点。

  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国猪肉消费量不断扩大,日本和新加坡的公司开始参与饲料和物流等业务。

  “九收养猪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前往美国和法国等世界猪肉产地视察和搜集信息,对饲料和燃料的国际价洛保持了高度关庄。这位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猪与世界息息相关。”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中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航母出海
下一篇文章:宁夏:西吉西芹销售入高峰期 销往20个省市35个市场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