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粮食银行:粮农入市的护身符(2)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1年08月17日    关注度:     【字体:

盘活粮食资源实现多赢

  “粮食银行”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有20多年的历史。山东广饶县于1983年就开展了代农储粮业务,并不断延伸,逐渐发展到“两代一换”,即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2007年初,江苏太仓“易裕粮食银行”正式挂牌,成为我国首家正式挂牌运行的“粮食银行”。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农业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说,“粮食银行”作为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促进粮食加工企业发展。

  一是助农减损增收。国家粮食局2006年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农户储粮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存在着鼠、虫、霉害多,防护措施少,仓储设施条件差,损失浪费巨大的问题。我国农村储粮平均损失率为4%至5%,每年因此损失粮食达150亿到200亿公斤,相当于一个产粮大省半年的产量。

  高唐县农民刘朝阳给半月谈记者算了笔账:他家今年收获8000多斤小麦,如果按自家存储5%的损耗率、1.04元/斤的市场价格,存在“粮食银行”可减少损失416元。“相当于多种了半亩小麦呢!”

  二是助农规避市场风险。在山东茌平县农民赵以军看来,“粮食银行”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农民“卖亏”。“你什么时候觉得价格到顶了,就什么时候卖。下跌了也不怕,咱还可以取回粮食,或者换成米面粮油等实物,按斤两兑换,农民亏不了。”

  三是促进粮食经营企业增效。李子福介绍,粮食是大宗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大笔资金,除了承担政策性收储任务的企业外,个体企业很难筹集到足够的收购资金。开展“粮食银行”业务,可以降低粮食的购销成本,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还可以通过与便民连锁店之间的联网,带动连锁店的经营业务增长。

  “粮食银行”仍势单力薄,两大风险亟须控制

  目前,开展“粮食银行”业务的不少是个体粮贩、面粉厂,他们一般是和农户订立口头合同。农户的权益,只能靠企业自身实力、信誉来保障。政府主管部门仅是审查收购商是否具备粮食经营资质,而对“粮食银行”业务普遍缺乏管理和监督。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粮食银行”既然称之为银行,其运作模式和银行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存(储)粮——付款的行为属性上和银行的运营是相同的,但由于国家对“粮食银行”缺乏有效监管,其运营风险不可控。

  马文峰说,“粮食银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其种种好处都是建立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之上。刘国华、贾峰等人分析,“储蓄”后由于粮权关系不变,粮商不花钱就掌握了大量粮源,他们在市场上的经营行为,其实是拿农户的粮食在投机。一旦失败、破产,农户的利益就可能受损。

  事实上,“粮食银行”破产确有先例。禹城市的一家大型面粉厂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面粉厂认为价格已经到顶时,把农户的存粮都加工成面粉卖掉,结果价格继续上涨,农户按照市场价格来兑现时,面粉厂已经赔不起了。

  马文峰说,“粮食银行”的风险包含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经营者过分追求利益,参与经营运作的粮食数量超过风险警戒线,致使固定粮食储备不足,引发储户的挤兑风潮。市场风险主要是由粮价的不确定性波动引起的经营风险。

  专家建议,“粮食银行”具备银行金融业的经营属性,有关部门应把它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加强监管。要加强对企业的督查,监督企业留足固定粮食储备,类似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设置注册资金等审批条件,筛选出实力强的企业继续经营;建立储粮报告制度;监控企业资金链;探索建立农民、企业和政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可以结合粮食经营的特点,借鉴水果、蔬菜等其他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采取入股、分红等方式,完善“粮食银行”的经营模式。(《半月谈内部版》2011年第8期,记者 娄辰)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内蒙古地区小麦市场价格暂稳
下一篇文章:湖南将重点打造粮畜禽果蔬加工三大千亿产业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