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過了一個少水的旱冬,但密雲縣3600多畝小麥卻如期返青,挺出地面的春生第一芽看不出絲毫饑渴。“這裏的小麥覺悟高,知道北京缺水,不願多喝水。”北京農學院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康恩寬風趣地說。今年冬天,這種神奇的北京牌“不喝水小麥”不僅會走遍京郊大地,還有望到天津、河北生根發芽。
農諺說:“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一直澆到麥開鐮。”如果水資源豐富,小麥喝水的花樣很多,“越冬水、返青水、拔節水、孕穗水、抽穗水、揚花水……”北京農學院植物科技學院趙波介紹。
但北京缺水。為了保證生活用水,北京只能選擇壓縮農業用水,如今冬小麥種植面積已縮減到90萬畝左右,已經不能再減了。從2004年開始,康恩寬和他的團隊在北京控制水資源最嚴格的密雲縣開始了讓小麥改掉愛喝水習慣的實驗。
北農66、北農67……新麥種除了像普通麥種那樣進行藥、肥包衣,還多包了一層防寒防旱生長調節劑,正是這層包衣讓小麥不再喝水。“包衣劑是純天然的,以保證密雲這盆水的幹凈。”老康說。
“北農係”小麥有節水小麥、旱作小麥,節水小麥就澆一次過冬水;旱作小麥甚至一次水不澆,就靠天上的雨、雪,這樣算下來,一畝小麥能節水260余立方米。
據密雲縣優質農產品服務站的負責人介紹,密雲正常年降水400毫米,旱作小麥畝產能達到300多公斤,今年雖然降水少,但小麥返青後成穗的仍有30萬株,每株穗數20粒,保守估計,一畝地的產量能達240公斤。
雖然不喝水的小麥比灌溉小麥產量有所減少,但不澆水也節省了成本,農民的收益不降反升。而且為了防止土壤中水分揮發,種“北農係”小麥還省去了“三翻六撥”,只要施肥的時候壓壓、撓撓表土就行,農民形象地稱其為“懶漢小麥”。有效益,又省事,農民都樂意種,2004年開始推廣時只種了200多畝,現在已經增至3000多畝。
專家們測算,如果本市的近百萬畝小麥都採用這項技術,每年至少可為缺水的北京節約灌溉用水1.5億立方米,相當于75個昆明湖。
今年,這種不愛喝水的小麥將在冬季閒置耕地比較多的通州、大興、懷柔、房山等區縣推廣,天津、河北等地也與北京農學院接洽,希望引進這一新品種。
馬上就訪
耐旱小麥不難吃
密雲王各莊村一處200多畝的農田裏,一個老漢俯下身子,扒拉著土,尋找挺出地面的綠芽。這是老廖,他已經連續種了五年“北農小麥”。
“一畝能產700多斤。”老廖拿著一根青苗,愛不釋手。 “這小麥種著省事、省錢,長得還硬實,耐寒耐旱。”
細看,老廖家的小麥長得確實和別家的不太一樣,葉子更窄,根係更長。北京農學院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康恩寬解釋,葉子窄是為了減少水資源的揮發,根係長是為了吸收到土壤中更豐富的水資源。“普通小麥的根也就到地表下30厘米,旱作小麥可以到40厘米。”
“這麥磨出的面又筋道又好吃。”老廖說,“再過一個月,就能長過腳面了”,老廖比畫著,“收割了,你們再來,吃這面烙的餅,香。”(記者 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