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粮食自给率高 国际粮价“发烧”对国内影响不大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年03月01日    关注度:     【字体:
国际粮食价格目前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高位,引发全球市场的普遍担忧。由于国内外粮食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涨的国际粮价也“拷问”着中国粮食安全。

  全球粮食过剩时代或已终结

  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高烧”不退,出现一波又一波近乎疯狂的上涨行情。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世界银行粮食价格指数上升了15%,只比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历史高位低3%,其中小麦价格翻了一倍,玉米价格上涨7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认为,在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因依然存在,特别是粮食价格在进入上升通道后,上涨空间依旧很大。在新老因素叠加影响下,或将导致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势性上涨且波动加剧。王军说:“在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粮食需求持续增加、全球极端气候增多和耕地面积减少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将保持货币政策宽松等大背景下,全球粮食过剩时代或已终结,国际粮价可能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且仍有上涨空间。”

  多方面因素导致粮价暴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指派一个粮食安全危机高级工作小组,负责调查粮价飞涨的原因并研究对策。专家指出,导致全球粮价暴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和拉尼娜现象,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不稳定以及欠发达国家农业投资的严重滞后。

  有关专家指出,粮食危机的发生从来不是因为粮食的绝对数量出了问题,而是粮食流通和收入分配出了问题。食品市场的投机行为也是诱因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世界生产的粮食足够养活120亿人,出现问题的是粮食的价格、流通和分配领域。

  此轮粮价上涨的背后成因复杂,专家认为,直接原因是最近数月全球多个农业大国频发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粮食生产,还有出口供应以及进口需求增加等因素,而美元的持续疲软则助长了粮价飙升。虽然目前还不能说新一轮粮食危机即将爆发,但要谨防再次出现对“对供应的冲击”。

  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加尼姆认为:“2010年我们的粮食储备就很充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情况和2007年及2008年有所区别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在2011年没有足够的农业产出和供给,那么粮食安全形势将会变得十分严峻。正如我们所知的,人口在不断增长。据预测,在未来十年间我们的粮食产出要比现在增加70%。要应对这一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和各国采取一致行动。”

  对国内粮价影响不大

  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冬麦区旱情发展较快,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进入今年2月份以来,北方降水较少,冬麦区气温明显回升,旱情发展迅速。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冬小麦受旱面积扩大,会影响国内的粮食安全吗?国际粮价飞涨,是否会推动国内粮价大幅走高?

  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历来对粮食的进出口实行严格的控制措施,这使得粮食及主要农产品(18.59,-0.15,-0.80%)与国际接轨并不密切,因此,国际粮价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并不大。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粮食价格之所以“国外发烧中国不感冒”,是因为中国粮食较高的自给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面对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的粮食供求形势依然保持基本稳定,粮食产需基本平衡,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当前中国的通胀仍在可控范围内,粮食自给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库存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如果我国今年后期的旱情得到缓解,国内粮食供应保持稳定,应该不会由于外部原因出现明显波动。中国一贯坚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国内农产品市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表示,只要中国本身的粮食生产没有大问题,不进入国际市场大规模采购,就不会过多受到外部影响,也不会加重国际市场的负担。

[1]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扎实推进农业强省幸福农村建设
下一篇文章:国际粮价、油价齐涨 国内化肥“春耕行情”强势延续?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