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国际粮价迈入危险水平 应对粮价危局宜早作打算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1年02月28日    关注度:     【字体:
在送走粮价“龙腾虎跃”的2010年后,2011年的国际粮价仍显现出狡兔般上蹿的姿态。近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多次表达了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度担忧,不断警告食品价格迈入危险水平,甚至可能影响到部分贫穷国家的社会稳定。

  粮价还要涨多久?总体来看,今年三季度以前,价格仍将维持波动向上的态势。从粮食生产周期看,虽然未来数月全球粮食主产区将收获完毕,产量预期对粮价震荡影响减弱,但受无新粮上市影响,国际粮价仍将处于高位,掉头回落的可能性低。

  同时,推动粮价上涨的其他因素此起彼伏。尽管由于发达经济体恢复增长超预期,资金重返美、欧端倪显现,与粮食可相互替代的炒作机会逐步增多,加之国际粮价不断创出新高导致风险趋升,资金聚集单一炒作粮价的压力将有所缓解,但是美联储尚未显露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意图,这实质上为国际游资继续安心炒作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提供了预期保证。考虑到全球范围内流动性泛滥及其回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预计将出现粮价不降条件下的大宗商品价格全面飙涨。事实上,中东、北非地区社会局势不稳催生投资者避险需求,石油、粮食价格的轮动已经开始。

  回顾2008年粮价暴涨的基本因素可见,石油价格猛升将强力助推粮价,而当前因粮价导致社会动乱的产油国家,又给本已回升的国际油价平添波澜。粮油互推的基本状况将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乱象雪上加霜。

  粮油互推的乱象肇因于近年来粮食、石油的“金融化”越来越突出,已成为金融投机产品。一方面,生物能源转化技术应用尚未有革命性创新,生物燃料的原材料仍以粮食为主。当国际油价突破生物燃料制造成本时,能源性粮食需求将异军突起,不但重压已处于供求紧平衡的国际粮食市场,而且将对未来农业种植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水稻、小麦等主粮播种面积将被大豆、玉米、甘蔗等生物燃料相关农产品侵蚀。另一方面,国际粮价继续走高又将对中东缺粮产油国家的社会动荡蔓延起助燃作用。一旦占世界石油储量一半以上的中东国家全面卷入高粮价带来的内乱,国际油价将疯涨直至逼停当前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届时,世界经济政治图景将难以想象。

  粮食、石油价格飙升还将进一步给国际游资的投机行为以口实。2008年国际油价破百之时就是生物能源概念被游资炒作并推升粮价暴涨的转折点。当前国际油价已经破百,料想游资仍会对粮价推波助澜。

  国际粮价持续走高,部分国家社会危局因高粮价而起,粮食石油共舞已经登场,粮食危机的疯狂似又将重现。越是危机深重的时候,越需要认真思索,为避免再陷危局早作打算。

  近年来,全球粮食安全的基本问题已经由短缺向高价与短缺并存转型,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包括:世界最贫困人口承受买不起和吃不到的双重压迫,引发生存和发展危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倒退,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主要产粮发达国、跨国垄断粮商、大规模游资主使者趁机大发“人类生存财”,揭示其贪婪本质,引发其自身伦理和道德危机。

  要缓解和规避这些危机,除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授缺粮国以渔”外,主要还靠在国际粮食价格上做文章,优先保证粮食作为食品的根本属性。

  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国际协调,一是改革以粮食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国际粮食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主要由几家大跨国粮商垄断的局面。

  二是在G20框架下,继续展开关于监测和防范大宗商品价格失控手段的探索,可尝试建立粮食及其他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占较高比重的独立、全新的大宗商品价格体系及其预警机制,依靠所联系国际经济组织,适时干预粮食等核心商品价格。

  三是避免国际粮食交易继续深度金融化,提高透明度,限制涉粮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在国际粮价不断冲高阶段,开展全球粮食安全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在一定时段、一定范围内适当实行涉粮限购等资本管制措施,保证最缺粮国家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除大豆外,当前中国的粮油产品基本可自给自足。但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肉、蛋、奶、植物油的需求不断增长,间接导致对玉米、大豆等饲料和油料作物需求旺盛,中长期将不得不借助国际市场调节,也必然要受到国际粮价波动影响。同时,作为人口大国的现实也使十三亿人难以过度依赖进口粮食。

  因此,中国应在参与粮食问题国际协调的基础上,着眼国内下功夫,从种子这个源头抓起,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耕地和农村水利建设,全面思考涉农补贴的切入点、模式和力度,从单一扩大粮食生产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转型;提升政府对粮价关注度,建立粮食价格走廊,维护粮价基本稳定,强化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市场调节力度;提升中国粮食主权尤其是定价权的控制力,警惕跨国大粮商分化蚕食国内粮食市场,严防国外粮食生产、加工、种业、化肥、农药寡头相互勾结,完全控制粮食产业链,通过实体经济和金融手段扰乱中国的粮食市场秩序。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粮价指数再创新高 化肥业奏响景气乐章
下一篇文章:专家粮食领域应适度增进市场化、国际化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