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科技进步助力我国粮食“七连增”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0年12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12月初,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透露,今年预计粮食总产量仍然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已经是连续7年粮食增产。

  “七连增”来之不易。解决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10年前,我国粮食生产情况令人堪忧,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下滑。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呼吁要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国家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他认为,未来粮食总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10年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科技入户”“万亩高产创建”等工程、项目为突破粮食增产瓶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1979年到2005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70个援助项目,累计向中国提供了400万吨粮食,3000万人从中受益。而从2005年末开始,经商中国政府同意,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不再向中国提供新的无偿粮食援助。在停止接受援助的当年,中国就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

  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数量的2/3依赖于单产水平提高。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避灾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张桃林介绍说,2009年,我们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1%,超过了劳动力、土地等贡献。农业科技进步,特别是农业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引领了现在农业的发展。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众多助力农业增产工程中的一项,在耕地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农业专家们想方设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单产。该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生理系主任赵明研究员介绍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通过组织全国优势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在超高产理论与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探索了三大作物超高产光热利用理论模式,提出了粮食作物可持续超高产的关键技术;研究了粮食主产区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作物清洁生产技术,环境友好型农药研究也取得良好进展,实现了多点超高产突破。这些高产典型为全国大面积高产树立了典范,充分展示了科技在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方面的作用与效果,有效提升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储备能力。

  统计显示,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制单季稻亩产超过900公斤,双季稻高产攻关亩产达到1325.2公斤;黄淮地区创造了50亩超高产攻关田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1770.5公斤的纪录;东北地区创造了雨养条件下15亩春玉米连片亩产1183.49公斤和百亩连片春玉米机械化栽培亩量1066.9公斤的高产记录。

  “近年来,我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加大良种良法选育推广力度,提升了农业科技支撑水平。”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说。

  2004年至2009年,全国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7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5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提高15个百分点,粮食亩均产量达到649斤,提高33斤。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4大粮食作物综合优质率达到70%,提高20多个百分点。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全球粮价可能避免走高?
下一篇文章:浓墨重彩绘新村——我市新农村建设纪实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