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这几年在加快推进都市型农机化发展中,积极建立协作共进、合作发展的新机制,科研开发、生产企业、技术推广等部门紧密配合,着重加强对全局性的重点、难点农机化技术协同攻关,探索从“点”上重点突破到“面”上整体推进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日在谈到如何做好都市型农业的农机化公共服务时,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振邦这样向记者介绍道:
在近4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市农机部门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研制、改进的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生产等专用机具30多种,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1项,与农艺部门共同推广免耕配套栽培等20多项关键生产技术,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在全市覆盖率达到了92.7%,成为全国首个基本全面实现保护性耕作的省市。
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地块土壤有机质增加了19%,土壤径流减少60%,土壤流失减少80%,每年节水量相当于1个怀柔水库库容量,节本增效每亩超过45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加快玉米收获机械配置和技术推广,玉米收获机保有量从2008年的191台增加到2010年的800台左右,单机年作业面积提高到平均700亩以上,最高达到2400亩,全市玉米机收水平从15%提高到50%以上。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年年迈出了一大步。除了健全机构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大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外,他们还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瞄准生产需求,加快适用机具的研制和改进。近几年北京设施农业发展很快,对设施专用机具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他们研制改进了温室作物轨道式采收输送装置等8种设施农业发展急需的运输、通风、除草、施肥、保鲜的机具设备,降低了作业强度,增强了安全保障,有力提高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把握重点,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力开展了设施深耕机械化、挖沟施肥、气动剪枝等20多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
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确保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农机部门主动加强了与农艺栽培、植保、土肥等技术部门地通力合作,共同申报项目、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探讨提出合理栽培模式,提出农机作业标准、良机良法理念,确保项目研究的农机新产品、新规程和新标准在生产上推得开,用得广,有实效。
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机服务组织逐步向大型化、组织化方向发展,全市作业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农机服务组织202个,承担着90%以上的农机化新产品、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任务和60%以上的农机作业任务,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拓展和延伸,种植、林果、养殖、加工等机械化水平得到提升。
北京市农机部门还十分重视经纪人队伍的建立壮大,通过他们上联推广部门,下联农机合作组织和千家万户农民。同时注重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科技示范户、示范场、园区等的带动作用,以完善推广体系,提升推广能力,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