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河南必须确保实现粮食生产能力1300亿斤的目标。面对这样的目标,在秉承“以农助工,以工哺农”、“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这一核心思路的同时,“项城模式”能否成为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值得期待。
■河南项城农业产业化新模式调查(2) ■本报记者张玉雷
正在河南项城市推行的“农户+农业经营服务公司+龙头企业”新模式,给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曙光。
对农户而言,可以实现减负增收;对农业经营服务公司而言,也可以通过“集约经营、科技生产”赚取应得的那部分利润;对社会而言,则有利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食品安全;对当地农业龙头企业而言,也有了稳定、保质保量的原料供应。那么,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能否继续充当农业产业化的“发动机”?又将如何承载产业化新模式所带来的新使命?
带着这一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再赴河南进行实地调查。
龙头企业好比“发动机”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汾河湾农业合作社所在地——陶湾村的有机小麦首次千亩方播种,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10月10日,项城市、乡两级政府组织了有机小麦播种观摩交流现场会。汾河湾农业合作社合伙人王清坡向中国经济时报社记者介绍说:“我们正在同莲花味精(5.58,0.19,3.53%)洽谈供需合作:我们使用莲花味精供给的有机肥,而莲花味精购买我们的小麦。”
“对豫东平原的‘小麦农业’来说,莲花味精的作用有如一辆卡车上的发动机。”项城市政府一位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形象地比喻说。
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的莲花味精,是项城市最重要的四大工业体系支柱之一,也是该市第一纳税大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莲花味精的每一步发展,均得到了该市历任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今年6月29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亲临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视察,对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的做法表示肯定,嘱咐企业负责人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要在保证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做大做强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8月11日,项城市委第三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明确指出,要全方位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协调、指导和服务,高度重视莲花味精稳定持续经营中的潜在风险问题,稳步提升莲花整体发展实力。
农综开为扶“龙头”造“资本平台”
作为河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最强有力的支持者,由省政府出资建立的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农综开),早在1992年就开始了其投资龙头企业之旅。
“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作为省属国有独资政策性投资机构,农综开在国家这一大政方针的指导下,致力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股权投资和经营业务,着力推进河南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出河南诸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莲花味精、巨龙淀粉、丰盛粮油、华英农业(20.54,1.01,5.17%)、科迪乳业、顺势药业、辅仁堂制药等。截至2010年初,农综开作为“官办风投”,已参控股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
正是因为有农综开这样的产业化战略执行者,河南才能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由第一农业大省顺势转变为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和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肉类和调味品的生产基地。目前,农产品(23.87,1.87,8.50%)加工业增加值已占河南工业增加值的1/4,成为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正是目前河南省的重要战略,也符合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2009年12月7日,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5400万股限售流通股通过公开拍卖转给农综开,至此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成为莲花味精第一大股东。
今年1月22日,由农综开“操盘”的河南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河南省政府和中信集团联合发起,资金总规模为48亿元人民币,首期人民币基金募集已经完成。农综开明确表示,希望借力这一投资平台,促进整个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升级调整。
“这是河南农业进行资本探索的第一步,希望我们能够借此进一步做大做强河南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而拉动‘三农’的发展。”农综开相关负责人表示。
“项城模式”或成战略突破口
作为产粮大省,“卖粮难”、“卖原粮”始终是河南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方面,历届河南省委、省政府都可谓是不遗余力、一以贯之。
1996年9月,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召开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
2001年,在农业产业化道路上崭露头角的河南,再次发力,提出“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2003年,河南省进一步明确“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
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认为,河南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的意识转变和重要举措,直接带来了两大转变:一是由“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转变,二是由“大粮仓”到“大厨房”再到“大餐桌”的转变。
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职工人数170万人。这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6000多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1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00多家,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有10家。
2010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 (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河南8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国家队”,其中,莲花味精连续六年成为味精行业唯一上榜企业,品牌价值为17.85亿元,比去年提升1.77亿元。
尽管上升为国家战略尚需时日,但到了金秋九月,河南对两个月前自主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如何崛起的思路,已逐步厘清。
2009年,河南省人均GDP为2047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1.3%,若要在2020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那么今后每年必须缩小1.7个百分点的差距。从全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角度看,中原经济区的定位考虑了包括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试验区、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以及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由此看来,目前的河南并不轻松。作为第一产粮大省,倘若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又当如何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河南必须确保实现粮食生产能力1300亿斤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目标,在秉承“以农助工,以工哺农”、“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这一核心思路的同时,“项城模式”能否成为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