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的贫富差距
另一位会员赵平人到中年,常常呼朋唤友地驾车下地。在姐妹淘里,她简直就是一个健康饮食的义务宣传员,她宣扬的中心思想是:为了吃得健康,多花点钱不算啥。
赵平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大多数来自她的国外亲戚。“我们家在美国、日本的亲戚回来,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潜移默化中,赵平也越来越不放心国产食品,现在,除了农庄提供的有机蔬菜,其他的食物尽量选购进口产品或者国外品牌。“过去穷,什么便宜吃什么,现在有能力了,健康最重要。”
三聚氰胺等牛奶安全事件后,赵平一家基本把牛奶也“戒”了,偶尔喝一点,要么从国外带奶粉冲调,要么从电视购物里订购进口牛奶。“前几天电视购物的牛奶断货,我家好久没喝牛奶了。”
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彻底击溃了很多人对自己辨别能力的自信心。名牌又怎样,“三鹿”曾经也享誉全国;“省优” “部优”又怎样,多少认证给钱就能买。信任崩溃后,一些人只好把价钱看成唯一“靠谱”的标准。“便宜没好货”——这尽管不是真理,但在食品安全无所适从的现实状况中,有那么一群人,宁愿相信它。
“如果端上来一块20元的牛排,我是不敢吃的,要知道,我们去超市买来的生牛排,就要好几十块钱一块,20元的烧好的牛排,用的是什么肉啊?”谢敏是上海一家希腊餐厅的老板娘。与中国菜相比,西餐讲究少用作料、原汁原味,对品相的要求也很高,如果牛肉注水,煎烤的过程会让牛肉缩水变形。就算老板娘想买便宜牛肉,艾丽娅餐厅的菲律宾大厨也不会同意,这位固执的大厨从不给老板留面子,在他看来,如果端上桌的牛肉“缩水”,就是砸了自己的招牌。讲究的原料也让菜品的价格水涨船高,像这样的西餐厅不是人人吃得起,高价的原料也不是一般家庭天天可以享用——这是残酷的现实。有人不愿意相信这样的现实,但看看三聚氰胺事件的受害者,为何他们大多集中在中小城镇?
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协会4年前曾做了一次调查,他们从全市十几个早餐小摊点上买了油条样品,送到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发现90%以上的油条铝超标,严重的甚至超标10倍以上。铝超标的食物可能引起老年痴呆,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上海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事后得知,相关部门对永和豆浆、新亚大包、肯德基等大型连锁食品企业抽查的结果显示,这些品牌企业油条铝超标情况很少。
传统上海早点被叫做“四大金刚”,油条名列其中,上海有上千个早餐摊点,有一种说法是,每天约有20万人吃油条。散落在街角、菜场的油条摊销售量大,还是餐饮连锁店销售的油条量大,我们没有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早餐摊点比连锁店便宜至少一半的价格,对收入不高的普通百姓,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要便宜就吃不到好油条?这听起来是一个可悲的消息,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业内人士介绍说,油条中的铝来自发酵粉中的明矾,市面上已有销售的无铝发酵粉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无铝发酵粉目前的价格要比传统发酵粉略贵,但一旦得到广泛应用,规模效应会让这种发酵粉价格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如果油条摊点能够使用无铝发酵粉,可能会略微提高油条价格,但与健康代价相比,这个涨价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问题是,油条摊的事儿,该谁去管呢?”
没人管就自己管吧。既然没有办法避免吃进各种可疑物质,那就想办法将它们排出来,于是乎,像张悟本一类廉价的排毒江湖术士,嗅到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把吃进去的病吃出来”——张悟本的口号直接叩响了民众焦虑的心灵之门。
吓出来的商机
有需求就有商机,既然有那么多人愿意“高价买命”,满足这种需求的各种产业也就应运而生。
最近几年,超市里“有机”产品的货架越来越大,连身在其中的从业者,也禁不住感叹有机农业发展的速度。“有机农业”也是西风东渐的产物,不过在很多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有机农业用以吸引顾客的卖点,与中国内地完全不同。
从事有机农业的台湾人曹多柔就有明显的感受,这几年她每年到上海考察市场,发现市场上有机农产品的品种越来越多,生产商数量也快速增加。在台湾,曹多柔的农场通常去白领集中的大都市写字楼做营销,因为白领们关注环境,他们宣扬的是,有机农业不会污染生态环境,选择有机农产品,是为了把清洁的家园留给子孙后代。
而在上海,大多数消费者选购有机产品,图的是安全,有机食品的吸引力在于,吃进肚子的东西没打农药。
趁着大众对食品安全担忧之危,有机农业迎来了“大跃进”。苑柠介绍说,上海地区的有机农业企业,大概有几十家,拥有二三百亩土地的大规模企业,也有近十家。记者在上海郊区一家大型有机农场看到,这家农场除了有机蔬菜以外,还养殖鸡鸭和猪,号称使用有机饲料,价格当然也比一般产品贵很多。
目前中国有机农作物与普通农作物的价格差距,高于很多国家。德国的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贵20%,台湾的价差在60%-70%,上海市场上有机蔬菜比一般蔬菜要贵2-5倍。尽管如此,有机蔬菜还是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从2000年起,我们的销售额每两年翻一番。”这家有机农场负责人说。现在,这家农场每天生产有机农产品3吨,主要通过大型超市卖场销售,送菜到家的服务则只针对VIP顾客。
在快速发展的有机食品行业内,相关的服务也随之诞生。一家叫做“智耕农”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机构的工作,是搭建有机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教育并帮助消费者选择可以信赖的有机农产品。事实上,面对琳琅的有机农产品,很多消费者无法相信它们真的“有机”,多种多样的认证也无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这家机构事实上是在认证之外,试图建立消费者的信任体系。
超市卖场,如今也把对食品安全的保障承诺,作为同业竞争的新武器。在上海一家卖场里,把一包冰冻童子鸡放在自助终端机上扫描条形码,终端机屏幕上就会显示这只鸡的所有生产信息。“养殖户:杨小华。养殖地:江苏东台许河镇东进村”。屏幕上有杨小华的照片:一个中年男人,站在自家鸡舍外。除此以外,水质报告、饲料检测报告、包装材料证书等资料的扫描文件,也能够通过终端看到。
这套系统被叫做“可追溯查询系统”,由麦德龙所属的麦咨达创建。负责人罗爱军介绍说,为食品供货商建立生产、物流信息网络,目的是让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过程透明化。“透明不等于安全,但透明可以保障安全。”罗爱军说。
在已经远去的“熟人社会”,你家做的包子卖给隔壁家的孩子吃,你一定会考虑食品安全。而现代社会,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距离如此遥远,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给监督和双方之间的信任带来重重障碍。生产信息的透明化,相当于把消费者搬来做生产者的邻居。
欧盟已经要求所有食品实现可追溯。“可追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追溯到源头,并把不良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罗爱军说。除了透明的可追溯系统,麦咨达还对供货商进行管理。“比如你的农地有多少面积,应该买多少农药,农药用完后标签和瓶子必须回收,我们通过回收包装对农药的使用进行监管。”
“可追溯查询系统”投入数千万,在企业看来,保证食品安全已经是一项“值得”的投资,对于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来说,价格已经不是选择商家的唯一标准,食品的安全保障,变成了重要的选择因素。
当然,像这样的超市,顾客大多为中高端饮食业商户。而且,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从超市里采购食物解决一日三餐,成本也会高很多。这又让我们回到了那个的可恶循环中:“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高价买命是一种无奈之举,价格不应该成为食品安全的拦路虎,再穷的人,也应该有权得到安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