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中粮进口6万吨转基因玉米抑制国内玉米价格暴涨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7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中粮集团14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转基因玉米并于7月21日抵达深圳。近年我国很少进口国外玉米,而中粮此次进口规模达到6.1万吨。昨天,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中粮玉米进口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进口玉米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海关总署公布的6月份进口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玉米6.45万吨,5月份进口4882.31吨。其中,6月份从美国进口了6.12万吨,进口总额为1480.25万美元。中粮集团此次进口美国玉米的数量,接近国内整个6月份玉米的进口量,并且是5月份玉米进口量的十几倍。

    此次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有人担忧是否对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造成危害。近日来有媒体发表了部分人士抨击转基因玉米进口的文章。发改委该负责人昨天也表示:各方面对转基因玉米进口比较关注,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转基因本身就是一个热点话题,不仅国内关注,国际社会对此也有很多讨论;二是各方面对我国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还没有全面了解,担心引起食品安全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三是前些年我国很少进口玉米,今年是我国入世以后第一次大宗进口,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

    原因 国际价低于国内

    中粮为何大规模进口玉米?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些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低,企业很少组织进口。今年国内玉米价格有所上涨,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因此出现了玉米进口的情况。

    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每年发放玉米进口关税配额720万吨。其中40%为非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内一定规模以上的饲料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另外60%为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营贸易企业,也就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用途 仅用于饲料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企业进口的玉米是用在饲料上的,事先确定加工企业,全封闭运行。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对转基因农产品进口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国际上转基因玉米有20多种,通过我国转基因安全审查、已经证明安全并允许进口的只有11种。进口玉米不仅要通过农业和检验检疫部门严格的审查和检验,还要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全程监管下进行储存、运输和定点加工,加工剩余的下脚料都要进行销毁处理,并严格禁止原粮在市场上流通。

    这位负责人称,2005年至2009年我国累计大豆进口已经达1.66亿吨,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大豆,但是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并没有对豆油、饲料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影响 不会打压主产区市场价格    该负责人表示,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产量和消费量都在1.5亿吨以上,就算720万吨配额玉米全部进来,占国内市场的比例也不超过5%,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不会打压主产区市场价格,也不会伤害种粮农民利益。

    据介绍,我国粮食连续6年丰收,玉米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国家还有充裕的玉米库存。但我国玉米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衡,北方的玉米资源比较充足,南方沿海地区相对薄弱。南方养殖业发达,玉米需求量大。今年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生猪价格回落,东南沿海省份适量进口一些价格较低的饲料玉米,对稳定销区饲料价格、保护养猪农民利益是有好处的,也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

    监管 严打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

    该负责人称,前段时间部分社会游资囤积、炒作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最近有转向炒作玉米的苗头,进口玉米可以抑制玉米价格过快、过度上涨,会引起这部分人的炒作。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高度关注,并通过增加投放量等措施加强玉米市场调控,近期还将对玉米市场购销秩序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确保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不能“打架”
下一篇文章:高温大旱预警全球粮食危机?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