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粮食托市收购 三国鼎立局面蔚然成型
来源:东方财富网    更新时间:2010年07月13日    关注度:     【字体:
 

    2010年小麦市场价突破1元/斤大关之后,托市收购价格已经失去了意义。相比往年,今年的小麦收购有了新入局者。2006-2010年,能拿到国家收购份额,并从农发行获得政策性贷款的单位,唯独中储粮一家,该企业收购的粮食一度占市场中流通商品粮的70%;但是今年,中粮集团、中国华粮物流集团也相继获得国家允许的托市收购资格,这些新进局者与中储粮的竞争可谓短兵相接,以数据为证,在河南南阳,中储粮在当地收购的小麦为5万吨,而中粮集团收购达到31.6万吨。

  中粮猛烈进攻市场的背后,是以直接将收购费加到4分/斤为代价,比中储粮有每斤多付1.5分的优势,而在粮食收购中,每提高1分钱,就可以将收购半径扩大100公里。

  除此之外,益海嘉里集团在中国的布局也如外来“猛兽”一般,一方面通过租赁地方基层国有粮库的仓容,提高自己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在加紧投资粮食加工企业的建设,在中国打造完整产业链。在此轮小麦收购中,该集团在河南的收购量达到5万吨,丝毫不输中储粮。

  如此看来,由于需要资金量巨大和面临政策风险,目前抢粮的都还是实体企业,游资卷入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时,中储粮一家垄断的格局已被打破,现有粮食托市收购体系也面临调整。可以预见,中国粮食的收购,仍将把控在几家寡头手中。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中外粮油巨头在黑龙江抢米 投资达上百亿元
下一篇文章:招远绿色农业示范区将实现5个100%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