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副产品价格暴涨 农业部统计局反驳发改委游资论
国家发改委山东“取证”
梁宵
“疯狂”的大蒜悄然点燃了部委间的“战火”:对于大蒜等农作物产品的大幅涨价问题上,国家发改委、统计局和农业部先后表态,态度不一。
一直认为是游资炒作大蒜等农产品(15.78,-0.22,-1.38%)的发改委此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近日,统计局和农业部则各执一词“驳斥”发改委的“游资论”。
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距离农产品市场更近的农业部的判断更为“靠谱”。然而,在此当口,发改委并未默对,据知情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发改委已出动多个调研组,开赴山东金乡约谈多个蒜商,以此来调查取证。
发改委调查取证
据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在与山东金乡冷库业主单独进行的“秘密”会谈中,曾表示一般的买卖活动是允许的,但价格不要太高。这样含糊的说法却让一直惴惴不安的经销商张亮(化名)心里敞亮了许多。
对于发改委的调研,金乡市场早已闻风而动,6月2日,发改委的调查组在金乡就“囤积居奇”行为进行取证之时,鲜蒜的收储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3倍;新一轮的蒜价上涨大幕已然有开启之势。金乡县委也确认了国家发改委调研一事。
然而,近期统计局、农业部和发改委各执一词,颇让这些蒜商茫然,他们不知政府该如何采取进一步的决断。
“刚开始发改委说要严厉打击的时候,大家都很惶惶不安。”张亮说, “但最近农业部又说这不是游资炒作的问题,最近我们一直在关注政策的走向,去年投资几千万元的大客户现在还在犹豫。”
不过,对于到底是什么原因的炒作,张亮认为还是供求关系的作用。“去年的这个时候,2008年的陈蒜库存超过40万吨,而现在冷库里2009年的余量已经消化一空。今年的大蒜仍然会涨价。”
过去的半个月里,各个部委的声音此起彼伏:先是发改委的“严打”之说在10天后遭遇了统计局“天气异常”的解释,后者同时表示“没有证据证明游资大量进入农副产品市场”;之后发改委的声音仍然占据主导,更是联合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向游资正式下了战书;国务院就此为蓝本,在5月26日的常务会议上确立了“严厉打击”的基调。但是仅仅过了两天,5月28日,农业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表态“游资炒作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不同的部门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应该建立起比较好的协商机制。”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他认为,上述部委的意见不一,一方面是因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同,比如在说价格的时候,含义是不一样的,“发改委只关注某个时间段、某种农产品的价格,农业部说的是整体农产品的价格。”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明均也表示,职能上的分工也就决定了两部委不同的出发点,“发改委要对异常价格进行监管和调控,而农业部主要是根据价格变化对农产品的种植和经营进行指导。相比之下,发改委对价格异动进行干预是由其本职工作决定的。”
这似乎也解释了发改委和农业部在对待“农产品价格炒作”问题上的两种反应:前者强硬打击炒作;后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却对此话题淡化处理,并且不认为“炒作是价格上涨的主因”。 “农业部的目的在于保证农产品的产业链,保障农民的收入。”从该角度出发,后者有足够的理由来回避“炒作”话题。
调控软肋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曾首次给出了“游资炒作”的解释:在市场旺销的情况下大量囤积,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后再出售,或者垄断货源,造成市场紧张且从中牟取暴利就可认定为游资炒作。
但是,不难看出,其中仍有许多概念有待再定义,比如“大量”,“暴利”等,都是有待细化的评断标准。
农业部一不愿具名的处长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的采访时给出了更细致的表述:“如果很大的资金进来,造成货源垄断的寡头,肯定要打击的。”他所说的“寡头”,意指占市场份额70%~80%的大商户。
在金乡做了十几年经纪人的张经理2009年见识了二十几个投入几千万元来收储大蒜的客户,但是他也表示,偌大的市场是由几千名大小商贩参与分羹的,上述的大客户加在一起,所占市场份额不超过2%。70%的寡头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个别炒作可能,但不可能控制市场。
而如果就此认定2%的大客户属于游资炒作,显然还没有任何的依据。
因此,陈明均提出“打击”目前来看还缺少法律依据。5月22日,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表示,一旦确认游资炒作农产品,发改委将依法进行处罚,没收全部炒作农产品所得,并处以最高5倍罚款。
“《价格法》中的确授权可以对异动的价格进行临时管制,但是必须要首先认定这些行为属于违法,这同样需要先定义游资炒作。”陈明均表示。
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价格部门最近部署了一系列市场巡查检查,在主产省主销省都发现一些炒作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的线索,这些将在核实相关证据后严肃查处、给予曝光。
“严厉打击的说法其实和许多之前的政策是有些矛盾的,比如鼓励民间建设粮库的政策等,后者也应该算囤积居奇。在市场经济中,哪些行为是以前所谓的投机倒把,哪些行为是正常的市场运作,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毛寿龙认为,这个区分是发改委此次价格调控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在上述前提都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发改委的“打击行动”将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市场反弹?
接受采访的多数专家对“严厉打击”的价格调控作用仍然存疑。
“小额农产品很难进行政策干预,因为小的政策动作就会造成比较大的市场波动。”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仇焕广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毛寿龙对此表示认同,同时认为政策调控往往会起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效果,也可能是副作用。他认为,政策干预使市场的风险加大,更高风险的环境势必会吸引更有风险投机性的人进来,而使那些不太有投机性的人流出。这样就会造成以下几个结果:一个是供应量减少,一个是市场由一些不专业的人进行替补,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增加成本。“政策最后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在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看来,计划经济性质的打压价格是中国农产品的一个悲哀,这不是一个合理、有序的价格体系。“政策要做的是在价格低位时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其余的就交给市场来做,只有在自我的市场调整之中,农产品价格才可能慢慢趋于合理。”
同时,游资,也就是民间资本,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陈明均说,“发改委提到有来自于楼市和股市的游资,如果把大蒜这条路给封住,它还是会往其他的地方流动,最重要的是给民间资本找到合理的出路。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突击性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