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连串灾害影响夏粮产量 专家粮价或继续推高CPI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13日    关注度:     【字体:

    近日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加之大旱、大雪、倒春寒等一连串气象灾害,今年我国气候总体异常,这给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粮食生产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目前,各地都在抓紧农时,采取措施保丰收,但记者采访到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夏粮增产面临不小的难度。专家普遍对粮价上涨会推高全年C P I表示担心。个别专家认为,今年粮价上涨幅度可能超过10%,在国家加强管理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应该稳定而不能助长粮食价格。

  担忧

  极端天气导致夏粮减产

  5月底开始,冬小麦主产省将进入夏粮大面积收获的关键时期。到那个时候,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将前往产区进行调研,不过他坦言今年的夏粮生产形势并不乐观。

  “今年南方受干旱的范围广,东北和华北又受低温灾害影响,夏粮存在减产的可能性。”李国祥说。

  对于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粮食生产来说,今年各类极端天气对粮食增产所带来的压力尤其明显。据了解,从去年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华北地区连续近6个月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降雪多、回春迟等不利气象条件,对夏粮生产和收获造成极大困难。南方持续的大旱刚刚缓解不久,最近部分地区又出现强降雨天气,造成超过600万亩的农作物受灾。

  李国祥介绍说,2004年至2008年“天帮忙”,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低于1/3,较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粮食生产。但这个比例在2003年达到40%,结果造成9%的减产。去年气候灾害的程度比较严重,从灾害的周期性来说,今年灾害偏重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华北地区小麦单产和总产都有可能下降,河北省和山东北部地区的减产幅度可能达到5%。早稻播种面积难以增加,全国早稻也很难出现增产。”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预计。

  “相对于天气因素,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对粮食增产造成的压力可能更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由于种粮的效益低,现在很多农民都改种经济作物,原来能种两季的也只种一季了,间作套种也不管了,这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

  影响粮食产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农业 生 产 成 本 偏 高 。 李 国 祥 说 , 化肥、柴油、机械作业、种子、土地租金的价格都在上涨,这导致农民在粮食生产上的投入不足,从而影响粮食生产。比如种子太贵,农民只买得起便宜的种子,最终导致粮食单产降低。

  不过,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六年实现增产,这让一些分析人士对粮食丰收并不悲观。郑风田指出,往年春季遭遇大旱,但今年华北的雨雪量偏多,对小麦生产实际上是利好,不出意外的话,夏粮还将取得丰收。

  据农业部统计,今年我国夏收粮油面积、早稻播种面积和全年粮食意向播种面积都稳中有增。一些地区也传来了粮食收获的好消息,据四川省农业厅农情调度,截至5月12日,全省小春粮食作物已收获795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6.5%。已收割小麦612万亩,占应收面积的30 .1%,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粮价

  略有上升还是涨幅超10%

  夏粮占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的近1/4,虽然今年的夏粮产量还没有最终的定数,但粮价已经开始出现明显地上涨。

  国家发改委11日公布的主要商品价格监测信息显示,4月份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粮食企业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98.91元,比上月上涨1.32%,比上年同期上涨9.54%。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200个主产县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数据也显示,4月下旬,籼稻、粳稻、玉米原粮的价格相比4月上旬都上涨了1%以上,涨幅比较明显。

  中国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4月底联合发布的2010年《农村绿皮书》预测,2010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幅度可能超过5%,进而带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4%。

  “5%还是保守的估计,今年粮 价 的 上 涨 幅 度 很 有 可 能 会 超 过10%。”李国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但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有的品种可能会出现成倍的上涨。

  “粮食的消费比较稳定,影响粮价的主要是供给,而今年天气对粮食供给影响较大,后期的粮价将会略有上涨。”东兴证券农林牧渔行 业 分 析 师 王 昕 告 诉 《 经 济 参考报》记者。

  据了解,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616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连续3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目前,中国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超过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线水平。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过,极端天气造成粮食生产面临困难,再带来可能的减产,最终影响粮食供给———循着这样一条线索,不难发现今年的粮食价格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粮食数量不多,但今年还是面临着“输入性”的涨价压力。李国祥 说 , 国 际 粮 价 目 前 还 在 低 位 波动 , 如 果 中 国 的 粮 食 大 幅 度 地 减产,并大量进口,就会带动国际粮价上涨,然后国际粮价再反过来影响国内粮价。

  “如果后期粮价大幅上涨,便是由国际粮价带动的。”马文峰说,这两年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确实提高了,粮食供应比较宽裕,只有国际市场出现大问题,国内市场才会有大的波动。

  马文峰指出,今年主要粮食的基本收购价有所提高是粮价上涨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在中国人的主粮消费中,稻谷占55%,小麦占45%,其中粳稻又占稻谷消费总量的30%以上。目前粳稻的收购价已提高1角钱左右,相当于上涨10%,早先稻与中晚稻也提高3%至4%;小麦收购价提高3分,相当于提高了3%至4%。

  国家发改委预计,随着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各项措施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二季度粮食价格将稳中略升。

  难题

  既要保护种粮积极性又要防通胀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9%,高居八大类商品价格涨幅首位,仅此一项就拉动C P I上涨1 .9个百分点。

  据了解,粮价在C PI中的比重占3%,粮价上涨被认为将成为今年CPI的重要推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粮价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很多农产品的价格都是根据粮价来进行调整,一旦粮价出现上涨,其他很多农产品价格都会跟着上涨。

  李国祥表示,粮食生产主要依靠的是最稀缺的资源———土地,而最终决定价格水平的是最稀缺的资源,这就决定了即使粮价在C PI中的比重下调,其基础性作用也不会发生变化。

  在当前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通胀的经济背景下,“基础性”的粮价会变得更为敏感。郑风田举例说,2008年,世界粮价是中国的两倍,很多人就走私粮食到公海去,当时为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涨粮价,错过了最好的涨价时机,因此粮食涨价有个时机问题。

  今年是不是大幅提高粮价的好时机?在其他产品都涨价的情况下,适当让粮食价格也上涨,可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粮价上涨又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这似乎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保持粮价稳定,这对于今年控制物价水平有积极的意义。”李国祥说,现在中国进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冲突的突显期,管理通胀预期和提高粮价之间的矛盾特别明显,在今年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不能助长粮价。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不久前表示,尽管粮食生产实现六连丰,但我国仍需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陷入因粮食周期性波动导致供求紧张,通胀带动粮价上涨,又因粮价上涨加剧通胀的不良循环。

  李国祥说,稳定补贴政策,及时跟踪成本变化,确保农民能够及时投入,这些是防止粮食大幅度减产和粮价剧烈波动的非常重要的政策。如果粮价不涨,但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快速上涨,这会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应该通过提高补贴而不是提高粮价的方式来缓解这种价格的扭曲。(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正定县依托创新转变农村发展方式
下一篇文章:山东烟台大樱桃产业发展再提升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