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大半年种植的草莓,就等着这些天上市挣钱。可长安区马王镇20户村民种植的30余亩草莓却几近绝收,他们认为是使用的农药有问题。厂家表示,已经开始调查,大约一星期后会有结果。

采摘前草莓苗根系死亡
最近正是大棚草莓上市的时节,马王镇石桥村的孙师傅指望靠种植的两亩草莓挣点钱,却没想到草莓成熟期刚到,草莓苗根系开始出现大面积死亡,致使原本长势很旺的草莓苗变蔫了。
昨日下午,在孙师傅家的草莓地里,记者看到,80%的草莓叶子发黄,部分已经全部干枯,稀稀拉拉长出来的草莓个头也很小。孙师傅拔出几株草莓苗,记者发现根部已经发黑、干枯,而健康的草莓根部应该是白色的根须。“你看这绿蛋蛋咋卖呢,送给人家都不要。”孙师傅说,“往年2亩地能卖1万多元,今年就算是绝收了,损失大了。”为此,孙师傅咨询了很多有经验的人,却没能找到补救的办法,他说“这就像人得了癌症,没救了”。
大原村李师傅种植的草莓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他是4月中旬发现的,之后每天都会去地里看看,“我是眼睁睁看着苗子枯死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你看人家地里,苗子绿油油的,结的果子也大。”看着隔壁地里红艳艳的草莓,李师傅满脸羡慕。像他们一样发愁的还有附近黄桥村、泥河村的近20位种植户。
种植户怀疑农药有问题
好端端的草莓怎么会死亡?种植户们讨论发现,大家都在去年8月左右使用了同一种有防病促生作用的农药。
孙师傅告诉记者,去年7月村里来了几位推销人员,自称是杨凌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其中的马经理说,他们生产的这种农药,可以让草莓不用“倒苗”,也就是可以连续种植,并保证成活率在95%。为了验证马经理的话,李师傅还专程去眉县考察,发现那里的种植户也使用这种药,草莓也长得不错,回来之后才购买并按照要求使用,却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发现问题后,孙师傅等人赶紧联系马经理。4月下旬,马经理带着研制农药的薛教授来村里取样。“他们说这药以前没出过问题,可能是土壤不适合。可既然是土壤不适合,为什么当初不给我们说?”几位种植户提出这样的问题。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草莓苗死亡,他们也希望农业专家能帮他们给出答案。
厂家开始调查 一周后出结果
昨晚,记者电话联系到了马经理。他表示,这种农药在眉县使用多年,没有出现过问题,并且取得了国家审批的生产资格证。但据村民了解,眉县是在沙质土壤上种植草莓,而马王镇是黏性土壤。马经理也表示他们在马王镇推广时,没有注意到土壤因素。
“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是与栽培方法、气候、土壤等因素有关。目前,我们已经去现场对土壤等取样,并对样本进行化验,大约一个星期后会有结果。”马经理说。但对于赔偿问题,马经理表示他们只负责产品推广,不负责对当地土壤是否适合进行调研,所以也不会承担赔偿责任。
对此,李师傅表示,厂家在推广时有义务告知种植户土壤是否适合使用该农药,如果是这个原因,他们会用法律手段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