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化解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隐忧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31日    关注度:     【字体: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5.3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我国粮食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增产。粮食连年丰收,对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面对各种新的挑战,政府工作报告就强化我国粮食生产的后劲、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部署。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十分关注,认为应当着力化解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土地、劳动力和水旱灾害三大隐忧。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破解土地隐忧

  “现在我国农业还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东西,”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说,过去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但如今到南方走走会发现,许多地方耕地被蚕食,一些地方很少看到良田,大部分都转为生产用地。

  土地是农业的根本。近年来,国家一再强调解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但耕地被占用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国土资源部最近通报,在2009年国家土地例行督察中,发现8514件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突出问题是部分地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例行督察发现的土地违法违规面积中,耕地占33.7%。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提出的“城乡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粮食局副局长刘惠认为,相比去年提出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今年两个“最严格”的措辞,更加凸显出政府的严厉态度和决心,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确保。

  打造专业化的“农业工人”化解农业劳动力隐忧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从田间走入车间,从农村人口转化成城镇居民,这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务农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必须从现在开始,下大力气培育新一代的农业工人,解决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劳动力隐忧。

  “现在很多农村粮食生产的主体是老人和妇女,用科技提高粮食产量的力度远远不够。”刘惠说,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当农民。“哪个青年还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要有选择,愿意做农民的人越来越少。”代表和委员们分析认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对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业发展效应非常明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措施,将有助于加快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增加资金投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陈锡文说。“种田也要种得体面。农民应当是做农业的工人,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人口不一样。应该进行制度设计,保证农民的培训和福利。”邓秀新说。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排除灾害加大隐忧近年来,我国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生了粮食连年丰收的好局面,但我国农田水利失修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释放出稳定粮食生产的强烈信号。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对粮食作物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农业部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54%的耕地还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了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刘惠代表说,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影响到粮食生产,这些年我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欠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现代企业报)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国家防总秘书长刘宁若旱情持续将转移部分人口
下一篇文章:水利部驳斥西南旱区人员外逃说法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