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县农业局健全执法体系,把工作重心转到农业综合执法提升工程上来,努力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创新农业执法机制,做好三篇文章,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 创新管理体系,做好综合执法的文章
一是成立了农业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徐高局长任组长,卞罗坤副局长任副组长,强化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局党委认真研究,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今年年初局长就与下属农业执法大队,植保站,签定《农业行政执法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对行政执法岗位责任、执法权限和考核指标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健全规章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业执法各项制度。规范法律文书,做好案件卷宗管理,加强法律文书的管理,案件办结后及时整理。三是加强督促,严格考评。加强宣传,利用横幅、标语、培训等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开展机关及二级机构评创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活动。采取了督导与创建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对下属三个下属单位进行依法行政大检查,按照评创标准,逐条对照,及时查漏纠偏。
二、创新防范体系,做好市场监管的文章
建立农业生产事故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了农业生产事故预警机制、农业生产事故源头监控机制、事故现场救助机制、农业生产事故技术鉴定机制、农业生产事故协调处理机制。坚持市场巡查,规范农资经营秩序。根据不同季节销售不同农业生产资料的特点,农业执法也相应侧重,按照省市“打假保春耕”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对农资市场开展巡查工作,2至3月以清查种子为主,4至6月以农资、肥料为主,市场检查中对合法经营者予以保护,对非法经营者予以打击,对合法生产、经营单位严加控管,对其生产经营产品做到“一看二查”。“一看”证照是否合法,包装、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二查”许可证号,检疫证明编号,登记证明等手续是否齐全,经营手续是否合乎规定,产品是否有假冒、伪劣现象。
三、创新文明执法体系,做好为农服务的文章
严把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口,切实实现二个转变。由重点抓案件查处向全程监管和案件查处并重转变;由重点抓打假治劣向抓促进放心农资供应和打假治劣并重转变。一是抓执法人员思想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结合民主行风评议,通过自查找问题和通过行评找差距,要求全体执法人员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廉洁高效;着力提高公务人员依法办事水平,确保法律全面、正确实施。积极安排执法人员参加各类法律法规培训;同时,在办理大案要案时全体执法人员在一起讨论分析,达到共同提高。由于全方位抓学习,全体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二是改善农业综合执法环境。积极创新农业普法新机制、新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向社会宣传普及农业法律法规,着力提高农业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为“三农”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009年,利用3月法律法规宣传月,结合“打假保春耕”、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农业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发放和张贴宣传资料3100多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认可农业执法,改善了农业综合执法环境。三是强化市场管理,确保广大农民利益。农业综合执法按照上级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总体部署,在工作中,不徇私情,不分内外单位,一视同仁,只要违法违规,坚决制止、纠正。真正做到了依法行政,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今年对全县14个乡镇的自然村和社区开展了以种子、肥料、农药为主的农资打假保农护农专项整治工作及农业环境巡查工作,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328人次,出动执法车82台/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462家/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6家,整顿农资市场14次,查处案件19起,结案19起,挽回经济损失73万元。在对全县进行“拉网式”检查中,共查处违规种子900公斤、肥料70000公斤、农药1566件,取缔不合格种子门店2家,责令改正的违规经营12起,对高剧毒农药专柜、经营台帐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建立农资经营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积极倡导在行业内部推行守法经营和质量公开承诺制,严把进货、销售和使用关,进一步将农资市场监管向纵深发展,让市民买到“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杨中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