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食安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在线投诉
网站眉顶图
首页 | 资讯中心 | 消费警示 | 食品时政 | 法律法规 | 企业风采 | 食品科技 | 安全示范 | 食品与法 | 饮食安全 | 地方报道 | 茶馆奇闻 | 美食中国 | 饮食文化 | 展会
公告 | 消费动态 | 教你一手 | 食品鉴别 | 名录大全 | 校园饮食 | 中华名号 | 热点聚焦 | 农业动态 | 特色食品 | 专家提醒 | 健康提示 | 食安动态 | 权威公示 | 果蔬
您当前位置:陕西食安网 >> 农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五大增长点
来源:中国食品监督网    更新时间:2009年11月17日    关注度:     【字体: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粮食总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稳定增长。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集中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农产品贸易形势严峻、促进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等。面对这一形势,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精神,积极发掘和培育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增长点。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近几年,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为代表的绿色农业保持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实物总量接近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30%,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载体。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绿色农业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农业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标准化模式,引导广大农民优选品种、科学用药、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据调查,无公害农产品售价比普通农产品高出10%以上,绿色食品平均高出20%—30%,部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出一倍以上。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既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出现了“品牌引导消费、市场拉动生产”的良好局面。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绿色农业,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强化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倡导“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的可持续生产方式,珍视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能够较好地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应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公信力,进一步提高认证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认证产品质量水平;全面强化执法监督,以产地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加强源头监管,以生产记录档案为重点加强生产过程控制。

  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粮食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专家网络体系和试验示范体系为技术支撑,以基层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推广主导品种、新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4年来,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加快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高产稳产。据测算,4年新增粮食150亿斤,节本增效120亿元。种植业示范户亩增产10%以上,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二是培育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入户增强了示范户的科技意识,提高了示范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辐射带动的能力,示范户已成为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乡土专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三是创新农技推广体系。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形成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推广新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应尽快制定“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规划”,大力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并落实扶持和激励政策;完善专家组技术负责制,实施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制,建立奖惩和淘汰机制;加强资金监管。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7.8万多个,实有成员总数近2500万人,其中依法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3.91万个。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突出。一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成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有效载体。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社员增收。社员农户的收入普遍比非社员农户高20%以上,有的高50%以上。二是在连接农产品产销中崭露头角,逐步成为“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农资、统一包装销售产品,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三是在传播市场信息、推广实用技术中大显身手,逐步成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摇篮。许多合作社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少已成为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推广基地、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实验基地和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平台。四是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初露锋芒,逐步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力军,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载体。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应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基层干部和农民切实了解该法的意义、宗旨和入社条件等;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配套实施办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建立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税务登记体系等,免收相关登记环节费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20.15万个,比2000年增长132.2%,带动农户9808万户。2008年,全国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1797元。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集聚。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加工,按照加工要求建设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基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集群和优势产业带。二是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例如,实行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民增收,通过利润返还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产加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主要有三种带动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服务组织带动型和专业市场带动型。四是有利于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可以提升农业产业体系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实施标准化生产,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可以提升农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五是有利于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应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新的发展。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繁荣农村经济的生力军。目前,全国有1.5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近500万农民工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据有关部门测算,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20%。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农民工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一是带回先进生产力。返乡农民工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而且拓展了农村产业和经济发展空间,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二是开拓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据调查,返乡创业人员兴办一家企业平均可带动7—8个人就业,全国近500万返乡创业人员可吸纳约3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推进以工促农。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了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经营规模;开办的企业大多依托农业和农村资源,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集中在集镇和县城,促进了当地人口集聚、资源集聚,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条低成本的城镇化之路。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在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农民创业和科技培训;落实有关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作者为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 万宝瑞)

分享到:
更多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北方水果种植业告急 农产品果汁行业遭“雪洗”
下一篇文章:低温雨雪天气对冬小麦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陕西食安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本站原创”的信息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所有。如偶有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注明"来源:“www.cnfdn.com.cn陕西食安网”。如需要经常性转载、摘编和发表本网信息作品,请事先与本 网联系。违反上述声明,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文稿内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他媒体,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转载该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的负责。
③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关于我们会员专区诚聘英才联系我们帮助信息电子商务在线投诉纠错留言网站导读友情链接
© 2001-2023版权所有 陕西食安网 |网管QQ| 345615198 1960375031 1405218651
本网特聘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善微云】
陕ICP备202300238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