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52岁的周口太康县王集乡农民孙宇,来到自家十多亩被厚雪覆盖的麦田,心里偷着乐:“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明年又有新盼头啦,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在加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同时,我省始终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全省粮食总产连续10年居全国之首,连续4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逐步走出一条在不牺牲、不削弱农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发展的河南由此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
喜悦 瑞雪普降助中原丰收
瑞雪兆丰年。11月10日夜,一场大雪普降河南,我省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涉及郑州、洛阳、安阳、焦作、许昌、三门峡、新乡、漯河、濮阳、济源等地区。截至昨日,我省北中部地区普降暴雪,其中郑州降雪深度已达到32厘米,三门峡、洛阳等地区降雪深度也在15~30厘米。这场大雪给河南的小麦带来甘霖。“再不下雪,我就得浇地了,不能让麦子干渴着。”昨日下午,周口太康县王集乡农民孙宇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家共种了15亩麦子,今年夏天喜获丰收,每亩地平均产量在一千三四百斤。所以,现在他格外看重小麦种植,也舍得投资。
省农业厅有关专家说,这场雪对我省部分地区小麦的旱情,有一定的缓解。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利是增加了降水,缓解了墒情,冻死一些害虫,特别是蚜虫,能促进粮食丰收。不过也有点弊端,就是这样的低温雨雪天气,对一些经济作物尤其是蔬菜瓜果的生长会产生影响。如果雪天防范不力,很可能会造成蔬菜瓜果冻害、减产。不过这些弊端通过人为努力,可以减少。
问及大雪后的生活,孙宇说自己也没舍得闲着,他忙着整理粮仓,准备天好路干后,把余粮卖给附近粮食加工厂。
成绩 河南粮食四年连破千亿斤
“谁说种粮不挣钱,俺跟谁急。”20多天前,郑州登封农民徐先生说过这句“硬”话,直到昨天,他还在坚持。原因很简单,他家的夏粮、秋粮都是大丰收,比出去打工挣钱更划算。
农民丰收了,河南的大“粮袋”也鼓得更高。
今年河南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078亿斤,比上年增产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这是河南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夺得全国第一后,今年再次战胜多重自然灾害,夺得农业生产大丰收。
据悉,我省粮食总产已实现连续6年增产,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人均粮食占有量突破1000斤,不仅养活了全省近1亿人口,每年还输出原粮及制成品3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以上的粮食,养活了占全国1/13的人口,同时每年还调出3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并实现了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开门红。
据统计,全省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42亿斤开始,到1978年的400亿斤,再到600亿斤、800亿斤,2006年又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斤,2008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073亿斤。而今年,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秋粮再夺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连续第四年超千亿斤。
配套 水利建设功不可没
“河南之所以能用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全国十分之一强的粮食,成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水利建设功不可没。”在最近召开的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暨“红旗渠精神杯”竞赛表彰会议上,省委书记徐光春一语中的。
据了解,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由2004年的1.35亿亩增加到2008年的1.44亿亩,年均增长200多万亩,这为粮食产量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河南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各省辖市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制度,不仅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而且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始终稳定在1.188亿亩和1.034亿亩。“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科技提升、老天帮忙。”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这样分析,我省连续多年出台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增。此外,良种良法推广、高产创建带动、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机耕机播机收面积扩大,以及优势粮食产业区域布局等,不仅提升了全省粮食优质化率,实现了粮食品种品质的新突破,而且为粮食单产、总产的提高和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突破 向“世界餐桌”迈进
其实,河南是不满足做“大粮仓”的。
早在2005年,省委书记徐光春就明确提出,河南不仅要做国人的“大粮仓”,而且要做国人的“大厨房”、世界的“大餐桌”。省委、省政府当时也提出了“以农兴工、以工促农、农工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要求围绕农业上工业,工业、农业两篇文章连起做、两道难题(工业化缓慢、农民增收困难)一起解。
而经过几年的发展,河南的农业产业化也亮点纷呈,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和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肉类和调味品生产基地,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倍,从全国第5位跃居第2位,食品工业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
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国内市场每10个速冻汤圆有6个产自河南,每3.5包方便面有一包产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是河南制造;肉类加工业、粮食加工业均居全国第一位;双汇、华英、三全、思念等“河南造”食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国味道”,正在成为世人餐桌上的健康美味,“河南造”食品由“国人厨房”推进到“世界餐桌”。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32.7%,比2003年增长1.6倍,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居全国第二位。
中央领导称赞河南“新路子”
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越快,河南的经济“蛋糕”也越大。
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1.84万亿元,而今年有望跨入“两万亿俱乐部”。
与此同时,河南也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最快时期。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显示,我省仅农副产品加工业就安排就业500余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全省每年有15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成为市民。
截至2008年底,河南省有设市城市38个,居全国第四位;城镇化水平达到35.9%。与2002年相比,提高10.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高3.3个百分点。
省委政研室最新发表的《“三大支撑”共托河南发展新跨越》文章中说,经过多年实践和奋斗,河南走出了一条在不牺牲、不削弱农业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形成了“三大支撑”相互促进、共推跨越发展、顶托中原崛起的良好局面,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
河南的发展备受瞩目,河南的探索也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河南粮食生产稳定增产,是在全省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取得的,即走出了一条城镇、乡镇和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最近专门作出上述批示,高度评价河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