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陈春梅每年都要回大寨几次,她的父母在家里守护着爷爷陈永贵的故居,“我父母在村里,不过大寨村如今跟县城比也不差。”曾经让大寨扬名世界的农业已经不再是大寨的支柱产业,村里的土地被当地几个村民承包,原来的一些梯田,已经退耕还林。
2008年,大寨村经济总收入3亿元,利税1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万元。在新的“寨主”郭凤莲手上,大寨完成了从昔日“政治品牌”到今朝“经济品牌”的转变。
小岗村也同样如此,2008年3月12日,小岗村老老少少又聚在一起开了个会,大家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个体式的农耕作业只能吃饱肚子,不可能走向富裕。要发展,必须走集体合地之路。
在这次村民会议上,村里拿出一个方案: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反租过来,统一平整,对外招租。引进资金和项目后,办起厂子,村里人还可以进厂打工,也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目前,在小岗村已有60%的耕地实现了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家畜养殖。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不过,此“合”非彼“合”。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制行政手段完全不同,小岗村今天的改革是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而且,村集体没有收回土地的承包权,租借合同一旦期满,土地仍将归还每家每户,土地权益最终还是农民的。”年逾花甲、曾经也是“分田到户”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说。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肯定了小岗村的土地流转。这意味着,中国数目庞大的农民正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中国正在从小农经济的耕作模式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型。
显然,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型虽然必须,但还远远不能使中国农业强大。中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当落后,“主要是引进先进技术。”曾经在农业部工作多年的郭书田说,“西方以私有农业为特点的石油农业技术,就是中国农业学习的模版。”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在郭的记忆中,“农业现代化也被阐释为四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机械化。”但是,最让中国人受用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创新的技术。历史不会忘记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