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观察显示,短期内供需基本面因素并不是农业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其他因素中,
农产品在最近几年所展现出的金融属性与能源属性是观察
农产品价格变动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
随着交易体制的完善和生物能源应用的拓展,农产品越来越显现出类似其它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趋势上表现出与美元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在对美元变化的敏感性上,农产品弱于金属、原油等传统大宗商品。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将依赖于美元的走势,但近期来看与其他大宗商品相比,农产品价格仍处于合理区间;
生物能源在最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产品的用途扩展到能源领域。特别是当能源价格较高时,农产品的能源属性将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较大的推动。从短期看,与能源价格相比,农产品价格仍处于中性水平上。在这样的水平上,能源价格并不会对以玉米为代表的国际农产品价格构成支撑。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判断基于未来一段时间美元和能源的走势。在不同的美元指数和能源价格的情景下,我们以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作为基础,分别计算了国际农产品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动情况。从金融属性来看,依据历史经验,美元每1%的冲击变化将引起农产品价格改变1.9%。从能源属性来看,在目前的玉米价格下,当原油价格高于60 美元时,玉米乙醇就构成了成本上的优势;
中国的食品价格和 CPI 的相关度达到了97%,因此以大豆为代表的一大类农产品的国际价格走势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前景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数量模型,我们对2009 年和2010 年中国的CPI 走势做出判断是:CPI 在七八月份筑底并在三季度后半段开始反弹,年末CPI 同比增速将回归到0%附近。在考虑了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之后,国际农产品价格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意外的增长。因此,我们依据历史经验所做的估算并没有系统性的低估中国短期内的通胀水平。未来推动通胀上行的将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