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自2004年实施以来,极大推动了我县农机化发展进程,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农机监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不断加快,耕种收各环节逐步向全程机械化迈进。截至目前,农机总动力达到69万千瓦,农机总量达到74292台套,分别比04年增长25%、41%,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科研开发实现突破。我局联合社会研发人员,研制出船式莲藕采挖船,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县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功申报市科技项目,为我县浅水藕收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2、质量保障扎实有效。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农机维修工作的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对辖区内的农机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机产品、零配件以及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鉴定证书、证章等违法行为,重点监控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农机经营户,对查出的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积极受理农机质量投诉,及时协调处理农机质量纠纷。严格农机维修网点审批和资格证核发程序,有力维护了机手利益,净化了农机市场经营行为。几年来共开展专项检查36次查获劣质农机配件97件,受理农机质量投诉15起,调解农机质量纠纷120起,受理维修网点审批61处。
3、推广应用步伐加快。依托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节能、高效、安全、环保、先进的农业机械。共落实国家购机补贴资金710 万元,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 149 台,小麦免耕播种机 81台,大型拖拉机 111 台 ,水稻联合收获机 40 台,水稻插秧机 3 台,耕整机械 52台,大蒜收获机13 台,设施农业机械50台,秸秆还田机61台,渔业养殖机械 60 台。为加快全县先进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我们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召开了各类新机具、新技术现场会和演示会30次,举办了各类新技术培训班50期,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在马坡乡、欢城镇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各一处,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实施达到2.1万亩,节本增效显著;在西平乡建立了水稻机插秧示范区0.1万亩,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积累了经验。
4、教育培训与时俱进。随着各类型新型、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并充分发挥乡镇科普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包括农业机械化科技知识在内的科普教育工作,结合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向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知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共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班76期,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1520人,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才22500人次,开展科技下乡20次,受训人员达3000余人。
5、社会化服务初具规模。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要求,探索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形式,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机化服务组织。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县拥有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18个,各类机械达到1200台(套),农机大户达126户,入社社员780人,年经营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及时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中介组织和中介人共1700多人进行了法律法规、政策、实用技术、安全生产和作业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共组织2900余台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作业面积2600万亩。共引进农业机械2300台,全县小麦机收率达到了98%。三秋跨区作业在规模和数量上实现较大增幅,水稻跨区作业有所突破。
6、农机监管形势稳定。针对我县农业机械涉及面广、地理位置特殊、管理难度大的特点,我局从强化对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入手,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加强农机安全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黑车非驾”,严格拖拉机登记、检验、牌证管理和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的各项程序和规定,从源头上抓好农机安全工作,并通过“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降低农机事故率。共查处各类违章车辆1200余辆,规范违规驾驶行为1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