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镝王红光报道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实践中,把坚持加快发展畜牧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自2004年提出“畜牧强县”以来,经过3年的发展,到2007年末,畜牧业产值实现23亿元,占该县农业总产值的53%,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而在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阜新县,他们把发展优势农业作为壮大龙头企业加快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把肉羊、白鹅、肉驴、乳业等加工企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主线,在大力扶持原有加工企业迅速壮大的同时,积极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特别把乳制品加工企业作为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的“火车头”项目,争取到2010年全县年产鲜奶12万吨。
去年以来,阜新县加快了畜禽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拉长畜产品产业链。目前,全县繁育母猪补贴项目、标准化猪场改建项目、生猪良种精液补贴项目正顺利实施;阜新华禾鹅业鹅屠宰及深加工项目、铁岭宏大集团肉鸡屠宰加工及饲料生产项目、东阿阿胶肉驴深加工项目等相继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2007年全县共争取到省以上项目6个,到位资金总额1496万元。
阜新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作为联系千家万户的传统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目前已经形成生猪、奶牛、肉羊、肉鸡、蛋鸡、肉驴等产业格局。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引进了华禾鹅业、东阿阿胶、山东六合、关东肉业、蒙牛、双汇等一批“名优特”畜产品加工企业,对畜牧业的带动力快速增强。
在发展畜牧产业过程中,阜新县始终坚持以加快基地建设和扶持规模养殖户为重点,同时抓好东部猪驴、南部家禽、中西部奶业、北部肉羊肉牛的生产格局。去年,该县新建和扩建专业村、一条街27个,引导服务各类规模养殖场两个,正是由于基地的增多,出现了更多的养殖大户。
阜新县切实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推广普及畜牧实用技术。同时,实行乡镇技术人员包小区(场)责任制,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保证畜牧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