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献良策
三明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作物品种繁多、文化积淀深厚、区域优势明显,为发展农业多种功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前,虽然我市各地的资源情况、区域优势、产业特色、市场地位、发展方向不同,但是促进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态、旅游、观赏、保健等多元化功能兼顾,实现农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良性互动,却是摆在眼前的共同课题。
以为农业就是种田,是我们社会的固有思维定势。其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具有了多功能性。不断淡化农业的边界,发展农业的经济性功能,拓展农业的社会性功能,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市年初召开的“两会”上,市民建提出了《关于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提案》。提案建议,要科学制定规划,彰显创意农业,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意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经过创新构思,研发设计,打造成创意农产品或活动。
如今,农业会展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农业产业信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几年来,我市举办的林博会,进一步提高了三明的知名度,展示了三明的乡土特色经济,打响了农产品品牌,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还组织力量参加省内外的相关涉农会展,扩大了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举办农业会展,打响农业品牌,是市民建这件提案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提案建议,要学习借鉴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办展经验,继续办好林博会,提高林博会的文化品位,充实创意元素,把林博会办成品牌会展。不仅会展期间的各种活动要有创意,在市区也要有富有创意的
标志性建筑物,以及雕塑、路牌、广告、各类绿化带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是我市果蔬种植的专业村。细心的市政协委员一算账,这里种植的果蔬价格到了外头翻了几倍。虽然果蔬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但种植果蔬的农民只是获利的一小环,原来,中间的流通环节是一道又一道。和这样的专业村一样,我市很多果蔬种植专业区,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因此,市民建这件提案还建议,要发展农产品物流业,促进农业增效;发展农业旅游,培育特色产业;开发生物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这些建议,对我市改进农业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市政协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市长刘道崎、副市长洪明德作了批示,相关建议已得到采纳和落实。统筹规划求推进
根据《三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纲要》和近五年来的市委一号文件,结合这件提案的建议,做好统筹规划,推进科学发展,成了市里落实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我市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已经成型。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我市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市农业自然地理和资源特点,以及农业结构和农作制度等不同特点,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都进行了统筹规划。
一是武夷山东坡南侧特色农业区,主要推广烟(莲、种)———稻———菜粮经济高效种植模式;建立果———草———牧———菌———沼良性循环的生态果园,大力发展早熟优质梨为主的落叶果树等。
二是沙溪河谷现代农业区,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场,发挥其示范与辐射功能。
三是戴云山西北麓综合农业区,着重发展蔬菜、笋竹、茶叶、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和生产示范基地,利用好资源优势,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如今,我市正在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先进园艺业、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合理抓好我市农业生产区域建设。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也得到了扎实推进,列入了去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老区新农村办实事项目。去年,全市建成农家店480个,累计已经达到1154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一半以上的建制村,配送中心也达到了24个。
与此同时,农林合作渠道不断拓展。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林博会、七届农业专场招商洽谈会,并且组织了农业招商团队参加了“6·18”、“9·8”、花博会、茶博会等多场大型招商活动。仅今年4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举行的农业招商会,就签约了112个项目,总投资突破30亿元。
农业旅游事业蓬勃兴起。围绕乡村游主题,我市建设了建宁县荷苑观赏园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清流县省级温泉地质公园等近10处乡村旅游及生态旅游景点,并整合全市的自然生态资源、乡村资源、地方特产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推出了“农字号”旅游线路5条。
在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上,我市也是成绩斐然。市委、市政府已经连续第六年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沼气池总量已达5.8万口,建成数量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已经有138个乡镇、1254个村开展沼气建设,仅去年就完成了1.12万口。
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在我市已经蔚然成风。突出品牌抓落实
品牌意味着地位、形象、规模、效益。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我市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市提出了品牌带动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主线,积极培植创建农业品牌。
市政府连续几年出台了相关优惠激励政策,对获得各级农产品名牌和著名商标、通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有力推动了全市农业品牌创建工作。市政府对2007年度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3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27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31个产品给予了奖励。
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这已经成为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的共识,一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和质量认证,创建自己的品牌。2007年,我市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40家、产品49个,位居全省第一。
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建宁莲子、永安莴苣、尤溪金柑、清流豆腐皮、永安闽笋干、明溪肉脯干、宁化河龙贡米等,总数量居全省前列……
品牌农产品的发展壮大,既带动和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建设,也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永安莴苣去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带动了莴苣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07年永安市秋冬季种植莴苣8万亩,产量20多万吨,增产3万吨,产值2亿多元;种植农户达2.4万余户,占永安市农户总户数的一半,种植户户均收入5567元。同时,莴苣畅销11个省市和香港地区,吸纳了3万多农户加入到了莴苣生产、运输、营销中来。
一个推动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上半年,我市已经申报增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省名牌农产品13个、有机食品1家企业3个产品、绿色食品19家企业21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18家23个产品。
在这件市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市政协副主席李茂胜说,农业的社会功能大于其经济功能。现代农业往往接“二”(二产)连“三”(三产),农业的边界也淡化了。三明的优势就是原生态,一定要更新观念,整合资源,深化创意,做好品牌农业文章。
突出品牌这个重点进行协商,促进重点提案落实,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市政协副主席张来水说,要进一步增强农业品牌意识,精心培育农业品牌,着力推广农业品牌,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价值度,并且依法保护农业品牌……
|